本文作者:访客

DeepSeek开源后,酒店业迎来了“尚小美”

访客 2025-02-19 11:19:30 33197
DeepSeek开源后,酒店业迎来了“尚小美”摘要: 引言:“场景越垂直的AI智能体,越适合做人设”? 2025年2月14日,尚美数智酒店集团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引言:“场景越垂直的AI智能体,越适合做人设”? 

DeepSeek开源后,酒店业迎来了“尚小美”

2025年2月14日,尚美数智酒店集团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其虚拟数字人“尚小美”一夜之间成为行业焦点。据了解,此次将率先接入酒店行业的首个虚拟数字人“尚小美”,以“尚小美”身份与用户进行交互,全方位提升酒店数智化软硬件水平。与此同时,支付宝的“支小宝”在金融领域默默处理着千万级用户的理财咨询,百度的“文小言”则化身写作助手,在学生和职场人的文档里游刃有余。

这并非AI第一次拥有“人名”,但却是第一次如此密集地以“人设”身份侵入垂直领域。人们不禁要问:当技术足够强大,为什么AI还需要一个具象的“人格”?

从工具到“伙伴”

如果回顾AI的进化史,从ChatGPT的对话框到“尚小美”的虚拟形象,本质上是一场从“功能满足”到“情感连接”的迁移。早期的通用大模型如同瑞士军刀,功能齐全却冰冷抽象,用户与之对话像是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而如今的“尚小美”们,则试图用名字、形象甚至性格,将技术封装成“可对话的对象”。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用户留存率的残酷现实。据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国内主流AI应用的30天留存率不足1%。当技术效果趋同,谁能抢占用户心智,谁就能在流量池中多分一杯羹。尚美数智选择“尚小美”而非“酒店AI系统”,正是看中了人格化IP的亲和力——它让冷冰冰的算法变成了一个“随时待命的管家”,甚至可以通过不断交互形成情感依赖。

这种策略在C端早已被验证。支付宝的“支小宝”之所以淡化“大模型”标签,转而强调“生活助手”身份,正是为了融入支付宝已有的生态——用户不会关心它背后是百灵大模型还是DeepSeek,只在乎能否用一句话完成水电费缴纳。当AI被赋予“人设”,它便从技术产品变成了服务生态的延伸。

“场景越垂直,人设越重要”

通用大模型的困境在于“全能即无能”。OpenAI烧钱数十亿美元训练出的GPT-4o,面对酒店客户投诉时,可能还不如一个深耕行业的“尚小美”懂得如何安抚情绪。垂直领域的AI人设,本质上是对场景的极致适配:名字、语气、知识库乃至交互逻辑,都必须与行业特性严丝合缝。

酒店行业是最典型的试验场。一个优秀的酒店AI需要具备三重人格:专业度(熟悉客房管理流程)、共情力(理解旅客的疲惫或兴奋)、边界感(不过度打扰)。尚美数智通过对“尚小美”的人设,是为了模拟真人服务的节奏感。与之对比,金融领域的“支小宝”则强调简洁高效,甚至会在用户犹豫时主动提示风险,这种“冷静顾问”的形象恰恰符合人们对理财工具的期待。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垂直人设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如果一位旅客对“尚小美”说出“房间太冷”,系统会自动联动空调调节,而非机械地反问“您需要什么服务?”——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依赖的是对酒店场景的深度训练。正如DeepSeek-R1模型的设计逻辑:通过混合专家模型(MoE),将任务拆分给专用子模块处理,垂直AI的人设本质上是一个“行业专家模块”的外显。

DeepSeek开源是催化剂

尚美数智的选择并非偶然。再加上其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酒店业首个虚拟数字人,专注酒店数智化和智慧酒店的创新型应用。DeepSeek的爆红,大大加速了垂直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揭示了AI人设爆发的技术前提:低成本、开源化、中文原生。相较于OpenAI动辄上亿美元的训练成本,DeepSeek-R1仅用557万美元便实现了可比性能,这让中小企业在定制AI人设时不必望而却步。更关键的是,其完全开源的策略允许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模型——尚美数智或许不需要把重心放在大模型的底层架构,但可以通过接口让“尚小美”熟练掌握客房服务的500种话术。

中文市场的特殊性也加速了这一进程。DeepSeek以汉语为主的训练数据,使其对“帮我找一家适合情侣约会的餐厅”这类模糊需求的解析准确度远超国际竞品。这种语言优势在塑造人设时尤为关键:当“文小言”写出符合中学生口吻的作文,或是“尚小美”用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接待客人时,用户的代入感会指数级提升。

开源生态的另一个副产品是“人设工业化”。在DeepSeek的开发者社区,已有团队推出“人设生成器”,输入行业、目标用户、服务场景等参数,即可自动生成配套的AI名称、对话风格甚至虚拟形象。这种模块化生产,让AI人设从技术奇迹变成了可批量复制的产品。

从“模应一体”到“寄生式创新”

如果深入观察,AI人设的兴起反映了一场商业逻辑的嬗变。过去两年,大模型厂商执着于“模应一体”——如同OpenAI与ChatGPT的关系,从模型到应用全链条掌控。但这种模式在国内遭遇水土不服:百度的“文心一言”改名“文小言”,蚂蚁的“支小宝”寄生支付宝生态,均暴露出通用型AI应用的乏力。

垂直人设的本质是“寄生式创新”。它不追求取代微信或支付宝,而是嵌入现有生态,成为超级App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支付宝需要“支小宝”来激活沉默用户,尚美数智需要“尚小美”来提升客单价,而DeepSeek则通过赋能这些场景,将自己变成“AI时代的自来水管道”——无处不在,却不必直接面对消费者。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避开了烧钱换增长的陷阱。训练一个通用大模型需要持续投入天量资金,而定制一个“尚小美”的成本可能只需百万级——对于酒店集团,这笔钱甚至低于一场营销活动的预算。当DeepSeek通过开源降低技术门槛,AI人设便从奢侈品变成了快消品。

市野TALK:AI拥有“人设”会成为新常态?

尚小美的上线引发了两种极端情绪:酒店从业者担心自己被取代,而用户则惊喜于“服务居然可以如此贴心”。这种撕裂感揭示了一个本质问题——AI人设越是逼真,人类越容易陷入“恐怖谷效应”。

更深层的挑战或许在于身份认同。当“文小言”写出比90%学生更优秀的作文,当“支小宝”的投资建议比理财经理更理性,人类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正在被解构。而那些选择为AI赋予人设的企业,或许早已参透一个真相:在技术平权的时代,唯一能让人安心的,恰恰是让AI看起来“像人一样不完美”。

尚小美们不会停下脚步。据传某医院正在测试“护士小暖”,而律所即将上线“律师老张”。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回忆起2025年,或许会将其称为“AI人格觉醒元年”——只不过觉醒的并非AI,而是人类对技术的驯化方式。 

当AI开始给自己取名字,当AI的“人设”成为新常态,你会喜欢更有亲切感的AI智能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