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内卷下的快递江湖:极兔中国增速放缓,为何资本反而“抢筹”?

过去两年由于国内互联网流量开发接近阶段性天花板,电商内卷加剧,业内外无一不再猜测、担忧快递行业未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相关企业能否守住阵地。
一轮又一轮大促活动举办、结束后发现,整个快递行业强者恒强趋势越发明显,且多市场发力成为新的主流趋势。
而后者正在成为极兔速递弥补国内市场短板的后手。作为后来者,极兔速递确实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但并不强势,进入2025年后其该市场业务量表现中规中矩,接近前5个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为20.1%的水平。
然而,股价表现上却并非如此。
4月9日创下历史新低开始,极兔速递-W(01519.HK)就像按下了触底反弹键,此后3个月股价累计涨超81%,并持续刷新过去一年多的历史新高,7月10日截至发稿前涨幅已超4%。
“东南亚基因”价值的爆发似乎是这一异动背后的核心逻辑。
东南亚激增66%!极兔“基本盘”稳了,还是老战场更猛?
了解极兔速递发展和扩张历程的都知道,它是缘起东南亚市场,中途又基于中国庞大的电商产业爆发,运输物流产业资源禀赋力极好开始转战中国市场,期间借助与电商新秀拼多多协同发展,其作为后来者成功在顺丰、中通等物流巨头的夹缝中站稳脚跟。
眼下,伴随中国市场“反内卷”加剧,市场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极兔速递也不得不提前担忧出现中国市场份额被挤出的困境,目前这部分业务量增长力明显开始疲缓。
日前,极兔速递公布的最新主要经营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整体看,总包裹量均再创新高,虽然各主要市场包裹量都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是其中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之第二季度,总体实现包裹量约73.9亿件,同比增长23.5%;日均包裹量8120万件;
整个上半年,其总包裹量达到139.9亿件,同比增长27%;日均包裹量7690万件。
主要市场方面,东南亚市场的包裹量增速最为强劲,实现了约16.9亿件的包裹量,同比增速达65.9%,增速创下公司上市以来该区域的单季纪录,日均包裹量1850万件;上半年在东南亚总包裹量同比增长57.9%至32.3亿件,日均包裹量1770万件。
这一成绩,让极兔速递有很大可能连续第六个年头稳坐东南亚快递市场榜首。
毕竟其快递量增长呈明显的“U型”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3年,极兔速递在东南亚市场快递量年度同比增速分别为87.3%、16.3%、28.9%,2024年重回40%增速线上,而2025H2更进一步提升至66%的水平,当前该市场向好态势明显。
其次,表现较好的则是新市场。由于始终在扩展与上游TikTok、Shein、Temu等国际电商以及Noon、Salla等本土电商的合作关系以及朋友圈,同时加大基建投入,仅在去年极兔速递便在新市场新增900个网点,大幅提高网络承载力。
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直接为2025年海外新市场业务量的释放提供了先决条件。数据显示,极兔速递今年第二季和上半年在新兴市场的包裹量分别年增23.7%、21.7%。
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上半年总包裹量106.0亿件,同比增20%,日均5820万件,规模效应持续强化,继续稳固公司的基本盘。只是,其中第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仅14.7%,显露了一定的增长疲缓问题。
接了下来,毫无疑问,极兔速递会进入“三箭齐发”状态。
甚至放更长远点来说,当主流本土市场增长天花板显现,类似于极兔速递这种具备跨境协同能力的玩家将重构游戏规则。
在这场全球化突围大赛中,任何玩家都会竭尽全力去抓住持续长虹的机遇。
从海外来,回海外去
极兔速递交出的这款海外扩张模仿样本具体是如何塑造的?
如果说极兔2020年以“拼多多盟友”身份杀入中国市场是“逆袭战”,那么其在东南亚的布局则是“原生优势”在的集中爆发。
极兔速递一直与东南亚电商生态深度绑定,并借此持续推高并强化其在本土的龙头实力。
一方面,独特的"平台共生"模式驱动其有可能尽享单量红利。
根据Momentum Works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东南亚平台电商总GMV达到1284亿美元,由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三大平台主导区域市场。
其中,前两者都有在自建物流体系,但其中发展最好的、继续呈高速增长的老伙伴TikTok Shop为极兔带来“单量外溢”——极兔承接了该平台一半以上的包裹量。
极兔速递与拼多多曾经携手打的那一战余韵尚在,而与TikTok Shop的合作市场普遍认为有极大可能性延续这种爆发式增长。
除去东南亚市场外,根据EchoTik 数据,TikTok 25Q2实现GMV约150亿美元,其中,除了在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营数据环比涨超1-2.5倍之多外,墨西哥市场更是环比激增877%。可以预见,极兔速递或将尽享单量红利。
另一方面,以“基础设施先行”构建成本壁垒。与国内快递企业“先竞争后基建”不同,极兔借助在中国积累的效率竞争经验以及成熟设备、设备系统,在东南亚采取“设备+系统+运力”同步投入策略:
截至2025Q1,其在东南亚运营52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干线车辆5600辆,其中自有车辆一季度新投入100辆后已增至1800辆;配合“区域协同”策略(如印尼、马来共享仓储资源),单票运输成本较当地同行低15%-20%。
此外,眼下极兔正在全力从“平台物流商”升级为“全场景服务商”。作为独立的电商赋能者,除了绑定主流电商平台,极兔速递还在积极拓展本土品牌(如印尼美妆品牌Mustika Ratu)和非平台件业务,2025Q2非平台包裹量占比提升至35%(2024年同期28%),进一步分散单一渠道风险,目前已成为驱动东南亚业务增长的又一重要引擎。
这种多维渗透使得极兔速递在东南亚市占率连续五年蝉联榜首,2024年达到28.6%,不过较第二名仅高出3.9个百分点;依据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预计其将继续坐稳东南亚“快递大哥”位置。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征程第一个十周年庆到来时,极兔速递成功将这一模板快速复制到更多区域市场。
截至2025年5月,其全球网络覆盖13个国家,拥有238个大型转运中心、超11900条干线服务及337套自动化设备,自营与加盟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这一倍速扩张的背后,是极兔不断加强自身运营质量提升的结果反馈。截至5月,极兔云仓已覆盖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仓库数量在不到一年内翻倍,12小时客户响应及时率达99.9%、24小时出库及时率99.52%、库存准确率99.7%,运营质量获验证。
重点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墨西哥除沙漠、无人区外,物流网络覆盖98.8%邮编,拥有17个转运中心、1200家服务网点,单日派送能力70万单,更通过同城揽收服务支持超20000家电商及出海品牌;
极兔在巴西起网虽晚,但覆盖率已做到100%,日均处理量100万单,13个转运中心与超1万辆营运车辆支撑网络,年底计划搭建1500个末端站点,下沉到乡镇;
中东沙特市场,极兔拥有2个大型分拨中心、2000余辆自有车辆及3000名员工,日均处理12万单,其运营四年的清关公司更实现沙阿部分品类24小时最快清关,效率领先行业。
从东南亚到拉美、中东,极兔以“快速覆盖+高效运营”双轮驱动,正将“东南亚基因”转化为全球物流网络的竞争力。
反内卷下的“稳盘之战”
尽管东南亚以及墨西哥等新市场是极兔的“增长引擎”,但中国市场仍是其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总包裹量同比增27%,日均7690万件,规模效应持续强化。
在“反内卷”成为行业关键词的背景下,极兔速递的策略早已开始倾向龙头思维,从“抢份额”转向“提利润”。
自动化率应该是头部物流玩家践行长期主义,将运营效率做到极致,同时兼顾稳市场和增利润的核心一环。
为此,极兔速递加大推动主控驿站的建设,截至24年底其在中国市场已布局超3.2万家,提升派件效率并推动散单客户开拓。2024年网点自动化设备数量同比增加80%,25Q1新投入17套自建转运中心。
最终通过与拼多多、抖音电商的深度合作,其中国市场份额稳定在前五,2024年为11.3%;且全年在中国市场的单票成本下降约11.8%至0.30美元,成功释放了较大的利润空间,首次实现年度大幅扭亏为盈,2024年经调整利润为1.5亿美元。
经营数据发布后,极兔速递股价的强势反弹,本质是资本市场对其“三市场协同”战略的重估:
中国市场虽增速放缓,但“稳利润”属性被重新定价;东南亚市场爆发正当时,增长预期持续上修;新市场尽管仍在投入期,但“期权价值”蓄力,尤其是TikTok Shop在墨西哥的爆发让资本看到“复制东南亚模式”的可能。
结语
从中国的“效率深造”到重回东南亚的“原生优势”,再到新市场的“期权兑现”,极兔的故事已超越传统快递企业“份额争夺”的区域局限。
当资本市场用73%的涨幅为这种“三市场协同”定价时,这背后隐含的除了一家企业的成长外,更是全球电商与物流产业重构的缩影——在这个“增量比存量更难挖掘”的时代,谁能抓住不同市场的增长红利,谁就能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
中信证券也认为,考虑多重因素1-5月行业的价格竞争同比强化但未来向下有底,推荐挖掘快递细分市场量增引领者,关注国内细分和东南亚市场具备明确竞争壁垒、利润增长确定性强的公司。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