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

访客 2025-07-22 11:27:15 20293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摘要: 新黄河记者:李巧妹 去年8月,新黄河客户端以《认证不符、跨科擦边……网红医生伪科普背后的流量...

新黄河记者:李巧妹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

去年8月,新黄河客户端以《认证不符、跨科擦边……网红医生伪科普背后的流量生意》为题,报道了短视频平台上有关网红医生的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调查过程中,新黄河记者发现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账号,存在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等现象。记者将相关问题反馈给相应的短视频平台,不少账号相继被整改,违规内容也被清理。

记者近日发现,部分违规现象在各短视频平台仍有露头。此前报道中提到的部分账号已取消医院资质认证,改换昵称,但引流、直播连线问诊开药等现象依然存在。另有一些账号在各短视频平台跃跃欲试,通过更隐蔽的方式来规避平台的管理,甚至有自媒体专门支招如何躲过违规被处理。

今年6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明确,要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例行健康提示环节提醒注意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他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助理引流打粉,有账号被曝光后仍导医导诊

记者注意到,2024年8月31日,新黄河客户端的报道发出后,其中提到的网红医生账号大多已被整改,违规内容也被下架。目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大多数进行个人实名认证和医院资质认证的医生都会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进行专业医疗科普,但仍有部分账号在被曝光后仍存在违规引流、导医导诊的现象。

7月11日,记者发现,此前报道中提到的某短视频平台原认证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医生的@高然医生 改名为@高然,取消了医院资质认证,拥有116.7万粉丝,虽然没有再通过直播高调引流,但依然通过私信寻找潜在的意向患者。7月17日,该账号回关记者,并通过私信向记者打来语音电话,表示可以帮忙记录病情,稍后让医生本人一对一问诊。

医生现在正在坐诊,我帮您记下来,您留下微信,医生忙完会加您跟您沟通。语音电话中,一名男子自称是高然医生的学生助理,正引导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当记者提出疑问,账号无医院资质认证信息,主页却显示网频视界,如何确定医生身份?对方一再强调,该账号系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高然医生官方账号,之前的认证到期,医生最近太忙没时间重新认证,并表示如有需要也可以到医院挂号问诊。至于网频视界,该男子含糊其词,称是该账号挂靠的网络平台,但未进行过多解释。当记者询问,既然问诊需要通过医生微信与其本人一对一沟通,能否提供该医生微信号以便自行添加时,对方称涉及个人隐私无法提供,随后挂断语音电话,并将记者拉黑。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

这样的引流方式被称为打粉,即吸引用户从公域平台进入私域平台。其核心目的是将流量导入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以便进行后续的营销和转化。记者在私信中通过联系商家一栏查询到@高然 的客服信息,自助回复显示您好,我是高然,咨询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痤疮、脱发、皮炎等皮肤问题,可以伽我徽信(注:加我微信):6xxxxx0,也可以留下你的姓名、手机号、症状描述。然而,记者添加时却发现该账号昵称为北京三甲皮肤科专家助理-预约挂号,头像为多名医生的组合海报,显示六名医生形象照和姓名,并注明皮肤科专家团队。

记者通过电话将上述问题反映给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该医院确实有名为高然的皮肤科医生,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是否为其本人,医院无法确定。此外,该工作人员称医院没有线上问诊业务,如果医生有多点执业,属于其个人行为,与医院无关。患者如有需求,可选择到医院线下就诊。

乡村医生直播问诊中老年,连线五分钟内开药

7月13日晚,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多个IP地址显示在吉林,认证为乡村健康创作者的账号正在直播,封面显示乡村医生来唠嗑,大部分自称是全科医生。

当晚,@全科医生司晓丹 正在通过直播连线进行问诊。还能上车吗有没有点过外卖专修发动机,直播间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性正面对镜头,通过隐晦的表述进行所谓的男科疾病问诊,连线对象多为50岁-70岁之间的男性网友。但该医生问诊主要还是围绕年轻时处几个对象有无不良嗜好怕冷还是怕热等同质化问题。记者注意到,该账号既无实名认证,又无就职医院的资质认证,用户无法对其身份进行考证。

其个人主页介绍中写着擅长治疗男性功能、痛风、痔疮、泌尿、心脑血管、各种结节、风湿骨病及疼痛,各种疑难杂症。但在问诊过程,有网友连线询问脾胃不好等问题时,医生还是会往男科方面引导,然后在小本子上写上几个药品名称,让连线的网友截图保存。连线间隙,医生提醒大家点关注或加粉丝团,同时也会告诉距离相对较近的网友可以通过@司晓丹约针助理 加粉丝群,参与线下粉丝见面会。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

在该短视频平台,通过在线聊天问诊的乡村健康创作者账号并不在少数,7月14日至17日,记者在该平台发现,@石秋实医生、@徐盼盼医生 等直播间的直播问诊都开展得如火如荼,连线网友多为中老年群体,医生通过聊家常、问诊等形式连线,部分账号会在连线中通过纸片写名称的形式推荐药品,但通常都在聊天五分钟内就能开药。翻看这些账号主页,除了有乡村健康创作者的黄V认证外,无实名认证和就职信息,部分短视频作品会定位在当地某个人诊所。但对于乡村健康创作者的认证,平台显示该创作者已在平台上传相关领域的资质/身份证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做不了科普做养生?有自媒体支招中医大健康违规干活

当下,鉴于各平台对于医疗科普内容的管理越来越严,一些无资质认证的账号在发布相关内容时则会受限。苦于无法获取流量的账号,这些账号则在违规的边缘不停试探。然而,记者发现也有自媒体账号纷纷支招如何规避平台管理,实现违规干活。

7月10日,@中医账号陪跑~牡之 在一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介绍没有证的中医怎么干,其中提到,没有医师资格证的民间中医,首先你不是一个中医,只是一个养生博主,做一些养生类的视频,告诉大家如何搭配着吃,(账号)如果能开通橱窗,精选联盟有很多卖成套的经方,有人咨询就可以告诉对方如何搭配购买,这个东西属于农产品而不是药,或者直接卖平台热门商品,我觉得这是目前能规避(平台管理的方法)。有网友在此条短视频留言这样开药,谁找你看病这不是霍霍人吗。记者在该自媒体账号主页发现,博主创建的中医大健康违规干活合集中已更新39集,通过话术、拍摄方法、场景选择等支招中医大健康类账号运营过程中规避违规。内容包括如何做同城中医高人设高信任账号如何靠娱乐化视频形式打造个人IP穿白大褂露锦旗怎么拍中医视频等。

网红医生乱象整改后仍藏“猫腻”,违规套路再现,有自媒体支招“规避指南”| 刚调查

而另一个自媒体账号@阿瀑老师-大健康 提到,在养生赛道,做口播时尽量别提功效,但可以分享自己的改善案例违规词一定要规避掉,避开所谓的因果关系。@庞庞姐聊创业 在中医养生频繁违规避开这3点的视频中同样提到以上方法。但记者发现,这类账号都主打大健康IP孵化,声称可以帮助私域变现、助力大健康类账号客单成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重点打击不法行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7月17日制定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三章第十六条明确,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诊疗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诊断。也就是说,患者需要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

此外,今年6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明确,要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聚焦资质准入、互联网诊疗活动是否与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一致、诊疗活动开展、互联网处方等互联网诊疗重点环节,强化线上医疗监管。重点打击网络医托、违规发布医药广告,以及假借医学科普或会议活动等引流带货、伪造编造变造在职或离退休行业人员视频营销牟利等不法行为。建立完善惩治涉医互联网违法违规行为多部门协同查处机制。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例行健康提示环节提醒注意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

胡强强表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大家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按照相关规定,患者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复诊。

生命不是儿戏,医疗质量安全是底线。大家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服务’栏目查询全国医疗机构信息。

胡强强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编辑:俞丹 剪辑:刘美琪 校对:杨荷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