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吨理想撞飞8吨重卡,用高中物理算出车圈测评的造假成风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I8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测试视频。
画面显示重量为2.6吨的理想I8和重量为8吨的乘龙重卡,以100公里每小时的相对速度正面对撞。
撞击后,8吨的乘龙重卡直接被2.6吨的理想汽车给撞飞了,场面相当的震撼人心。
演示视频中乘龙重卡虽然是空载,但也有8吨重,而且载货的重卡其结构强度远远超过载人的小汽车,公路实战从来就没有重卡输给过小汽车,就算空载也不是小汽车能碰瓷的,自人类发明汽车以来就没出现过重卡被小汽车撞飞这种事。
但在理想发布的视频里,重卡不仅直接被小汽车给撞飞了车头,甚至被撞的原地腾飞,后轮被撞的离地接近半米之高,而理想汽车在完成了撞飞重卡的奇迹后,甚至能稳稳的停在原地不动。
碰撞视频的宣传效果拔群,发布会结束后全网都炸锅了,完美满足了理想领导的需求。
但乘龙卡车不愿意了,因为你这撞飞的是乘龙卡车啊,一辆重卡被小汽车给撞飞了,世界上居然能有这么差劲的卡车质量。
大量用户涌入乘龙卡车官微吐槽“不敢购买”,甚至有运输公司因此暂停订单。
对于乘龙重卡被理想小汽车撞飞一事,乘龙官微表示绝对是造假,绝对是故意导演的。
对于理想汽车拿这种造假行为来宣传自己并损害乘龙卡车声誉一事,乘龙的官微表示已经让公司法务在处理了。
然后乘龙汽车的一位高管也忍不住了,直接发视频怒喷。
然后乘龙法务写的公告也贴出来了。
完全能够理解乘龙团队的所作所为,但理想团队的所作所为就无法理解了。
面对质疑,理想团队选择了硬刚,公开邀请乘龙重卡来直播对撞的那种硬刚。
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回应称“要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随后理想的高管转发回应称:“可以啊,直播都行”。
媒体立刻跟进报道,说理想汽车邀请乘龙卡车直播对撞,言简意赅总结主题,哈哈哈哈。
虽然东风柳汽的乘龙卡车已经被气的暴跳如雷了,但理想和中国汽研再次公开强调自己发的视频完全没有问题,乘龙重卡被小汽车撞飞那完全是乘龙重卡自己的问题。
理想汽车对媒体表示:
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
意思是撞击实验是第三方做的,理想汽车没有进行任何插手,最终撞出来是什么结果那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测试认证出来的,和理想汽车无关。
然后被理想汽车称之为“权威专业”的这个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回应媒体称:
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因为(哪一方)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
意思是中国汽研是完全公证客观的做了第三方测试,绝没有动任何手脚,至于为什么乘龙重卡被理想的小汽车撞飞了那是客观的实验结果,我们中国汽研是完全没责任的。
所以理想汽车是干干净净的,中国汽研也是干干净净的,所以乘龙重卡被撞飞那就只能是乘龙重卡自己的质量不行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中国汽研虽然挂着中字头,但并不是国家机构,是一家商业化盈利的汽车测评机构,和懂车帝是一样类型的商业机构。
理想和中国汽研都说自己绝对没有动手脚,这我是不信的,但视频里的重卡就算动了手脚,重量也是扎扎实实的8吨,理想汽车只是小汽车,重量2.6吨。
但撞击完成的时候,理想汽车和乘龙重卡速度同时归零,双方都在撞击点同时静止了,形成了理想汽车和重卡撞成了平手的奇观,然后重卡直接飞天了,头也飞了,形成了2.6吨理想汽车把8吨重卡给撞飞了的奇观。
两大奇观都无法理解,严重违背了这个宇宙的物理规则,但又确实客观出现在了这个宇宙的视频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奇迹?
我今天用高中物理,给大家复刻这一次的碰撞试验,告诉大家为什么小汽车可以撞飞大重卡。
高中物理的考点关于力学方面共有五大规律,是参加高考必须熟知的,都是从人类力学的三大定律推导出来的,其中和碰撞有关的占了四个,分别是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而碰撞的情况又分两种,分别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指的是碰撞双方均为绝对刚体,无法变形,碰撞后双方的速度方向一般会发生“弹开”。
而非弹性碰撞指的是碰撞双方会严重变形,不弹开,最终“黏”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物体继续运动。
现实世界的碰撞一般是居于这两种理想情况之间的,但一般是以非弹性碰撞为主,变性越严重越倾向于非弹性碰撞。
而汽车碰撞这种吸能材料占主导的碰撞情况,正常情况下是严重偏向于非弹性碰撞的。
按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况进行计算,也就是2.6吨的物体和8吨的物体正面对撞,理想宣传的是相对100公里时速,按消费者的正常认知那说的就是各50公里时速对撞,所以我们把速度均定为50公里每小时。
根据高中物理公式,计算结果是撞击后两者合并为一个10.6吨的物体,然后沿着8吨物体的原方向以25.4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进行运动。
还原到这次事件里,就是正常情况下的碰撞结果应该是理想汽车直接被重卡倒卷回去,速度方向直接逆转,而重卡前进方向不变,双方改为以25.4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沿着重卡的原有行驶方向进行运动。
换句话说,就是理想汽车被重卡“撞飞”了,或者说是被重卡势如破竹的一路碾压横推倒退,重卡都不需要靠刚度取胜,仅仅只凭自己的重量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碰撞场景不仅符合常识,而且符合物理规则和计算结果。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出现了理想汽车撞飞重卡的情况,按这个计算无论如何都出现不了啊。
因为撞击之后还有大量残余动能,巧妙利用弹性碰撞以及杠杆原理,可以使用这股能量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碰撞前,理想汽车和重卡共具有能量102万焦耳。
碰撞后,系统总能量变为26.5万焦耳,碰撞导致了75.7万焦耳的能量损失,这些能量转化为了车辆变形以及热量。
动能公式为Ek=1/2mV²,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但是理想发布的视频显示碰撞后小汽车和重卡的速度同时归零了,那就代表碰撞后系统的能量为零,而不是26.5万焦耳。
这是因为26.5万焦耳的能量,被理想汽车拿去干的别的事情了。
还记得大家为什么说理想汽车把乘龙重卡给撞飞了吗?
第一个是因为乘龙重卡的车头飞了,第二个是因为重卡本体都飞起来了,后轮离地接近半米。
撞击后全系统还残余26.5万焦耳的能量,如果不做处理,这股能量会直接把理想汽车给“撞飞”,被重卡撞的一路火花带闪电的碾在地上倒退狂奔,那场面就会很难看。
但如果改变系统的状态,通过巧妙的设定把这些能量全部聚集在重卡身上,然后把这股能量向天空引导,转化为重力势能,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凭空消解,进而实现理想汽车把重卡撞飞的神迹。
这种做法听起来好像只有神明才能办到,怎么可能呢?
但其实只要熟练掌握物理原理就可以办到。
现在每家车企都有碰撞模拟系统,可以精确模拟所有的碰撞场景,可以提前在模拟软件里测试出需求的条件,然后在现实一次性复现,连第二次都不用尝试。
至于怎么做到的,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毕竟我物理也不差,不需要模拟系统也可以猜到大概。
要改变重卡的速度方向,需要增大弹性碰撞的占比,这需要很大的刚度或者很大的额外力,否则不可能办到,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世界的车祸现场都是重卡一路横推的原因。
理想汽车的本体吸能为主,刚度不可能变的很大,发动机也不可能提供很大的力。
那没办法了,只能问大地要一个额外的力来打破原系统的状态了。
在这次撞击的一瞬间,乘龙重卡的驾驶舱立刻垂头,把理想汽车的车头死死的夹在了重卡的保险杠下部,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支点,并在结合大地之后形成了持续的杠杆效应,源源不断的向大地借力。
同时重卡自身部件的解体,也导致了重卡自身不再成为了一个整体,车头和车身的动量变成了不一致,因此可以出现互相作用。
通过以上手法,可以把重卡的姿态调整为一个以车头为支点,车身向前翻滚的情况,但残余能量又不足以支撑重卡完全翻滚,所以让前轮腾空,后轮腾空半米就消耗了所有残余能量,然后落地归零。
经过严密的计算和模拟,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就可以让重卡所有动量全部转化为向天上的方向,然后把系统所有的能量也全部向天上释放。
现实世界看到的效果,就是小汽车死死的黏在地上,重卡腾空而起,撞击后的系统残余能量全部转化为了重卡腾空的能量,然后在重力下不断消解。
而在这种设定下,理想小汽车可以不承担撞击后的残余能量,所以实现了速度立刻原地归零的奇迹,然后看起来还能把重卡给撞飞,显的厉害无比。
我只是说了一下大概原理,但实际上要精准的实现这些目的,需要在模拟系统里多次调整,不是随便弄弄就可以实现的,要实现这些需要精确的调整很多东西,很有可能被调整的远不止车头一处。
物理学的不够好,水平不够高的人,对汽车各部件不够了解的人,就算给他模拟系统,他也想不出调节哪些东西才能创造这种奇迹。
而在这次理想撞重卡事件之前,地球上恐怕也没有哪个工程师会闲了没事模拟怎么在撞重卡的时候把重卡的能量调整为向天上释放,把重卡当火箭来放,这脑洞实在是太有创意了。
所以理想汽车的工程师水平是相当可以的,就是自己的才华和创意没有用在正道上。
但要做到这些奇迹,乘龙重卡的车头在撞击瞬间立即垂下来了才是主因啊,就算其他调整的条件不知道,这个卡车驾驶舱垂头的条件肯定是必要项,而且肯定是最大功劳项。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重卡的车头,是绝对不可能垂头的,绝对不可能。
卡车的车头之所以设计成可以垂头,是为了便于检修。
但根据卡车制造的国家规范4.5.2要求,驾驶室的锁止机构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有脱钩现象。
注意,国家强制性规范写的是任何情况下锁止机构都不得脱钩,因为一旦驾驶室锁止机构异常脱钩就会立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为国家规范写了在任何情况下,卡车驾驶室的锁止机构都不得脱钩。
所以我才敢说重卡的车头在车祸撞击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垂头的,绝对不可能。
这次乘龙重卡的驾驶室在和一辆小汽车撞击的时候,锁止机构瞬间失效,驾驶室直接被撞飞。
如果没人动手脚,如果这就是乘龙卡车的真实质量表现。
那就代表东风柳汽所制造的卡车,严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属于严重不合规的伪劣产品,必须立刻召回其销售的所有卡车,同时对整个东风汽车展开严查,要把一大串领导都撸下来这事才算完。
东风是央企龙头,是中国老牌造车企业,是中国军车第一品牌,是中国多辆“功臣车”的制造者。
而东风柳汽的前身,是东风汽车柳州机械制造局。
你是信东风造的卡车连个驾驶室的锁止结构都无法达到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还是相信东风造的卡车被人在测试时偷偷动了手脚?
负责模拟碰撞的理想工程师,是汽车工程师,没背过卡车的强制性国家规范,所以为了达成自己想要的碰撞效果,连卡车驾驶室的状态都敢调整。
接活赚钱的中国汽研,平时只赚汽车厂商的钱,下面干活的人也不是卡车工程师出身,也没背过卡车的国家强制规范。
他们都觉得卸个驾驶室的锁止机构算个啥,有人不服就说是你自己的车这个部件质量不行自己掉了不就完事了,反正死无对证。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国家对卡车制造有强制性规范,驾驶室的锁止机构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脱钩的,更不可能被一个小汽车用区区几十公里的时速撞一下就脱钩。
所以证据链到这里就完整了,直接就把事情给锤死了,真相已经完整复现。
他们敢做出这种事情,通过暗地里动手脚来伪造碰撞结果,还把伪造的东西堂而皇之当自己汽车的真实数据来进行宣传,苦主告状的时候还敢公开还嘴丝毫不怕,说明车圈测评已经造假成风了,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么造假有什么所谓。
别人可以造假,凭什么我就不能造假,有本事你找证据来证明我动手脚了啊。
但这次理想汽车造的假实在是太假了,赋予小汽车神力直接撞飞重卡这种事都敢干,而且动的手脚直接违反了国家强制性规范,导致事情穿帮了。
当然,理想汽车肯定否认自己的汽车碰撞数据造假了,坚定认为自己的车就是可以撞飞重卡,高管连约直播对撞这种事都敢说出口。
既然这样,那不如理想汽车的CEO开一辆理想i8,东风柳汽的CEO开一辆乘龙重卡,全网直播对撞,既分生死也决高下,结束彼此之间无聊的口水仗。
东风柳汽让一步,全车空载,还可以允许中国汽研的CEO坐在i8的副驾上,给i8增加点重量和胜算。
我个人劝一句,有时候人不要嘴那么硬,该认怂就得认怂。
毕竟。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