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安踏要接盘阿迪达斯都救不活的“烂摊子”?

访客 2025-08-06 12:08:08 79056
安踏要接盘阿迪达斯都救不活的“烂摊子”?摘要: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锐步,这个曾力压耐克、签下艾弗森和姚明的运动品牌“没落贵族”,如今或将成为安踏全球化版图的...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安踏要接盘阿迪达斯都救不活的“烂摊子”?

锐步,这个曾力压耐克、签下艾弗森和姚明的运动品牌“没落贵族”,如今或将成为安踏全球化版图的新拼图。网传安踏将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 旗下的锐步,而多家媒体称相关实缴已完成,安踏则回应“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既未否认也未证实传闻。

这已是安踏第二次传出有意收购锐步。早在2021年,安踏就曾“示好”锐步,但彼时阿迪达斯以25亿美元将其卖给了品牌管理公司ABG。到2024年,锐步全球份额仍不足1.5%,沦为二线品牌。如今,安踏卷土重来。若交易成行,这将是安踏继FILA、亚玛芬(始祖鸟母公司)、狼爪后的又一重磅收购。

问题是,阿迪达斯和ABG均未能救活的锐步,安踏能否靠供应链和零售运营能力让其“起死回生”?

01 运动品牌圈要变天?

安踏集团于1999年创立,2007年于港交所上市。2024年,安踏体育以708.26亿元营收,首次超越耐克中国,坐上中国运动市场头把交椅。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说:“安踏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我们会通过收购兼并走向国际化。”

回顾安踏帝国的扩张速度,堪称“运动品牌收割机”。通过收购FILA、亚玛芬等国际品牌,安踏构建了完整的品牌矩阵:专业运动有安踏品牌,时尚运动有FILA,户外运动则有始祖鸟、萨洛蒙等“中产标配”品牌。2024年,亚玛芬体育成功在美上市,标志着安踏全球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

相比之下,曾经的行业巨头锐步却日渐式微。锐步创立于1958年(前身始于1895年英国福斯特跑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钉鞋)。1979年,美国商人保罗法尔曼接手后,锐步迎来黄金时代,不仅在1982年推出首款女性健身鞋,还在1987年凭借14亿美元销售额超越耐克,成为全球运动鞋第一品牌。锐步曾凭借Pump充气篮球鞋、艾弗森和姚明代言在千禧年前后成为篮球文化的符号。

这个拥有60年历史的品牌,自2006年被阿迪达斯收购后不断衰落。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4年锐步中国区电商销售额仅1.6亿元。但对安踏来说,锐步仍具独特价值:其北美渠道网络、篮球基因和健身专业口碑,恰好能弥补安踏的全球化短板。

业内人士分析,安踏收购锐步的战略意图明显:一方面可以补强专业运动板块,另一方面能借助锐步的欧美渠道推动主品牌出海。但挑战同样不容小觑:收购价对于安踏资金链来说是巨大考验。2006年,阿迪达斯收购锐步是38亿美元;2021年,阿迪达斯是以25亿美元“割肉”出售锐步给ABG公司。另外,如何协调锐步与现有品牌矩阵的关系,以及整合欧美团队,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场收购或将重塑全球运动品牌格局。在安踏运作下,锐步的新品会不会更潮、更符合亚洲审美?阿迪达斯扛不动的锐步,安踏能否驯服?安踏能否像当年盘活FILA一样,让锐步重现辉煌?这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命运,更将决定中国体育品牌能否真正站上世界舞台中央。

02 豪赌全球 “买买买”

丁世忠曾说,以当今中国公司的品牌运营能力在30年内作出一个始祖鸟或威尔逊可能性几乎为0,而通过收购并以中国市场为潜在增长空间则可能完成一次“脱胎换骨”。

1970年出生于福建晋江贫苦渔村家庭的丁世忠常常在想:“为什么海外品牌鞋一双能卖200元,而代工的晋江鞋一双只能卖20元?”

也就是17岁那年,初中辍学的丁世忠带着父亲给的1万元和600双晋江鞋,独自北上闯荡北京市场。初到京城,他屡遭商场拒绝,最终在东单批发市场争取到试卖机会,凭借低价高质的产品迅速打开销路,四年后带着20万元的第一桶金返乡。1991年,丁世忠与父兄共同创立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彼时,晋江数千家鞋厂仍以贴牌代工为主,他却敏锐意识到品牌的价值:“同样的鞋子,贴上名牌商标价格翻倍。”这也为他收并购扩张,埋下伏笔。

2009年的中国运动鞋服市场,李宁以9.7%的市场份额稳居本土品牌第一,安踏则以7.3%的份额紧随其后。彼时的安踏虽已成功上市两年,但品牌形象仍被固化在“高性价比”的大众定位中。当安踏宣布以约3.32亿元人民币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FILA中国业务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场豪赌。FILA中国已连续两年亏损,2008年净亏损高达3218万元,在消费者认知中只是一个“过气的意大利网球品牌”。

然而,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看到的却是别人忽视的机会。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将FILA重新定位为“高端运动时尚”品牌,并大胆采用直营模式取代传统的批发代理制。这一决策起初让习惯了轻资产运营的行业观察家们捏了一把汗,但时间证明了丁世忠的前瞻性。到2014年,FILA中国成功扭亏为盈;2020年,FILA品牌营收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2024年,FILA营收已达266.3亿元,成为安踏集团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

这仅仅是开始。2016年,安踏斥资1.5亿元和日本品牌迪桑特成立合资公司,2017年安踏拿下韩国品牌可隆在中国的运营权,2019年安踏与几大财团斥资46亿欧元合力完成了对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的收购,这笔体育用品产业史上堪称“蛇吞象”的并购,曾招来诸多否定,但安踏接手的第四年亚玛芬其子品牌始祖鸟、萨洛蒙迅速开启品牌升级之路,以千元均价的高消费和“一衣难求”的热度,与lululemon并称“中产三件套”。

可以说,这些国际品牌在安踏手中焕发新生:始祖鸟冲锋衣从专业装备变身“中产图腾”,官方旗舰店里一件始祖鸟冲锋衣普遍在2600元到1万元不等,可隆热售的羽绒服售价在1560到3330元不等。曾被嘲为“中年版足力健”的萨洛蒙也用香芋紫跑鞋、联名潮牌、蕾哈娜街拍完成了华丽转身。通过限量发售、明星带货等营销策略,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创造了销售神话,始祖鸟2024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

03 如何继续做好中产生意?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安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曾经的核心引擎FILA增长乏力,2019年至2021年营收增速均超40%,但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1%。其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43.5%降至2024年的37.6%,对集团利润贡献度持续下降。

此外,高端运动时尚市场竞争白热化,围绕FILA品牌自身,子品牌FILA KIDS与FILA FUSION因消费场景受限及人口红利消退而增速乏力。值得注意的是,FILA的毛利率与经营溢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分别降至67.8%和25.3%,其“高端化”策略遭遇瓶颈。这迫使安踏调整战略,从规模扩张转向精耕细作。

与此同时,高价需要硬核产品支撑,安踏的研发投入也蕴藏隐忧。2024年安踏的研发投入为20亿元‌,占总营收的2.8%,而耐克、阿迪达斯研发占比则高达10%-20%。

为了迅速扩大市场,2024年至2025,安踏的收购步伐并未停歇。2024年6月,安踏低调入股韩国最大时尚平台Musinsa,持股约1.7%;五个月后,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构建K-Fashion(韩国时尚)的线下阵地。

2025年4月,安踏宣布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与始祖鸟的高端定位不同,狼爪主打大众户外市场,产品价格更为亲民。这笔交易补齐了安踏户外产品线从高端到大众的全覆盖,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狼爪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原本就掌握在香港联亚集团手中,而联亚正是锐步中国区的运营商,这为后续可能的锐步收购埋下了伏笔。

通过“买进来”(FILA、迪桑特)到“走出去”(亚玛芬、狼爪)的战略,安踏构建了全球化品牌版图。但潜在收购锐步仍面临三大挑战:品牌定位如何差异化、欧美团队如何融合、多品牌管理的复杂度如何优化。

(丁世忠)

当下,安踏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买遍”世界后,如何真正做好中产生意?这不仅关乎品牌组合的协同效应,更考验精细化运营能力。从目前布局看,安踏选择的是“高端专业+大众潮流”的双轨并行策略,但成效仍有待市场检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