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健大药房累计注销门店超400家,连锁药店缘何频频关店? | 大鱼财经

新黄河记者:苏冉
今年以来,在供大于求、竞争加剧、行业内卷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药零售行业加速出清,实体药店行业进入阵痛下行期。近日,网络盛传山东立健大药房正在大范围关店,消息引发业界关注。据企查查公开数据显示,山东立健药店连锁有限公司近两年新开门店仅10家,但累计注销达171家门店,闭店率达18.67%。旗下22家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注销7家,且累计注销门店超400家,其中济南立健大药房闭店94家,年内仅新开1家门店。
事实上,立健大药房的闭店现象并非个例。中康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而2023年仅为3.8%,线下药店关店速度持续加快。面对行业寒冬,连锁药店如何转型并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于包括立健大药房在内的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多家门店解除医保协议,立健个别全资子公司闭店率超60%
实际上,立健大药房业绩承压早有端倪,主动闭店实属脱困自救之举。
今年5月底,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山东省医疗保险事业中心正式解除与济南立健大药房中海国际店等9家省直医保门诊统筹药店的医保协议关系。业内观察,这一医保解绑信息背后,零差价售药的经营压力与利润考量成为包括立健大药房在内的多家连锁药企主动退出医保的一大因素。同时,面对集采药品的人工、房租等运营成本高企却无利润可图的现实困境,零售企业在压力之下往往选择闭店纾困。
店太多,渠道太多,大家都在分‘蛋糕’,不够分了。2024年年中,在谈及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山东立健药店连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小鼎曾在一场直播中直言。近年来,随着政策监管趋严,药店合规成本上升,处方流转等配套措施仍未完善,而伴随着医保报销待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迎来大批患者。黄小鼎对此表示,很多基础药的用户选择去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店的基础流量又被分走一波,利润压力骤增。
为摆脱上述困局,立健大药房选择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立健药店连锁有限公司目前存续门店为745家,已注销171家,闭店率达到了18.67%。值得一提的是,除2021年新开门店达254家外,近三年累计新开店仅为29家。其中2024年开设8家门店,仅半年后就注销其中两家门店,今年至今则仅新开2家门店,再创新低。
此外,山东立健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旗下22家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注销7家,累计注销门店超400家。其中,济南立健大药房闭店94家,年内仅新开1家门店,闭店率达到了38.37%。淄博立健众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更是创下了注销296家门店的纪录,闭店率达到了63.66%,近三年仅新开门店4家。
中康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达68万家,当年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而2023年仅为3.8%,线下药店关店速度持续加快。不过,对比全国行业数据可见,立健大药房的闭店速度超过了业界平均水平。
事实上,立健大药房三年前尚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根据米内网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直营力百强榜显示,山东立健药店连锁彼时位列全国十强,2022年直营店数量达到了1964家。然而,近两年来,立健连锁却在加速闭店求生,速度之快可谓始料未及。
药品零售行业进入阵痛下行期,尝试全面拥抱AI能否破局?
面对市场和行业内卷压力,持续闭店的立健其实并不孤单。
当前,在经营压力之下,零售药店业态加速升级,行业传统发展逻辑已悄然发生变化,原本屡试不爽的规模效应失灵了。
2024年,头部连锁药店上市公司业绩大滑坡,甚至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具体来看,去年6家连锁药店上市公司中,除益丰药房实现营收、净利双增之外,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等企业归母净利润全部下滑。2025年一季度,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3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关闭亏损门店,淘汰低效门店,放缓扩张步伐,成为各大连锁药店必须适应的生存策略。
以曾有万店规模的国大药房为例,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短短两个月内,国药一致对国大药房下属6家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或清算注销。从门店数量上看,2024年,国大药房退出并关闭了1273家直营门店,同时也关闭389家加盟门店。另据财报显示,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大参林关店733家,一心堂关店358家。2025年一季度,老百姓关闭门店236家,直营门店由2024年末的9981家降至9844家。
大参林在2024年年报中指出,全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药品零售行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关键时期。去年以来,在消费力下行、市场竞争加剧及监管力度加强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大量药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行业将逐步迎来出清,药店数量将逐步减少。老百姓也称,自2024年以来,行业经历着深度变革,从过去三年的大举扩张转变为分化出清。预计未来两年,行业出清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将继续加速。
据公开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药店关店数量逐季递增,四个季度全国关闭药店数量分别为6778家、8792家、9545家、14114家,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
面对困局,多位医药零售企业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医药零售的战略正在调整,企业纷纷由扩张调整为收缩,开始放缓门店扩张速度,聚焦存量门店经营效率提升,有节奏地把握行业出清整合机遇。
从大规模扩张走到缩减,不少药店关闭亏损店、亏损项目以及减少后台人员,出路在哪?
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指出,负增长倒逼转型,便利与便宜不再是健康消费的核心痛点。药店需要以深度满足多元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商品组合,构建服务闭环。业内人士表示,客流是零售的生命线,在线下药店遭遇客流荒的当下,如何吸引消费者重新进店?疾病导致对药品的需要是人找货,那么,要使得消费者在没有疾病诉求的情况下进店,就需要在非药品上下功夫,即货找人。
行业权威机构赛柏蓝分析,各大连锁药企目前正在全面拥抱AI。零售药店通过AI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季节性和市场趋势,精准预测药品需求,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同时,通过AI分析消费者的购药记录、健康数据和偏好,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
中康科技数字零售事业部总经理朱海表示,AI可以帮助药店自动审核处方的合理性,更快速地多维度分析数据,如将处方数据与消费者的数据以及小票里的订单时间做分析,避免用药错误或违规操作。
有专家认为,近期药店行业处于短期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步入老龄社会和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是向好的。未来不论是社会药房还是专业药房,都会围绕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品类和专业化服务几个方向发展。
编辑:孙菲菲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