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当劳2025Q2美国同店销售复苏增长,中国市场全年或新开千店

文丨李振兴
日前,麦当劳发布的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麦当劳收入达68.43亿美元,同比增长5%;若按恒定汇率计算(剔除汇率波动影响),增速为4%。系统销售额(含公司自营及特许经营餐厅)同比增长8%,恒定汇率下为6%。合并营业利润达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恒定汇率下8%);净利润2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同店销售额增长3.8%,为近两年来最大增幅。
从区域看,美国市场从收缩到微增。美国作为麦当劳最大单一市场,收入27.81亿美元,同比增加3.08%。美国餐厅的同店销售额增长2.5%,扭转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国内销售额下滑趋势。
在美国市场,虽然麦当劳本季度业绩有所改善,但其高管们仍对低收入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感到担忧。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表示,“虽然美国的业绩表现良好,但低收入消费者访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两位数。重新吸引低收入消费者对麦当劳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光顾麦当劳餐厅的频率通常高于中高收入消费者。”
据了解,麦当劳正与其美国特许经营商合作,设法让核心菜单产品更加实惠,并探索更多方式。2024年夏天,麦当劳在美国推出了5美元套餐和较新的“每日双层汉堡”。
CNBC报道称,麦当劳预计下半年的业绩将更为强劲。2024年大肠杆菌疫情影响了麦当劳的业绩,第四季度业绩对比会更轻松。
国际运营市场收入达34.62亿美元,同比增加10.01%。同店销售额增长4%,这得益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增长。具体而言,包括供应链本地化以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因素。
麦当劳国际发展特许市场部门(包括日本和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5.6%。日本市场以两位数增速领跑,得益于结合动漫文化推出限定联名产品,以及开设更多便捷式门店(如车站快闪店),特别是通过App下单占比超60%,提升运营效率。
Chris Kempczinski认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不像美国那么激烈,麦当劳更容易脱颖而出,展现出高性价比。”
从经营模式看,特许经营成增长主力,自营与其他业务分化。二季度,特许经营餐厅收入达42.13亿美元,同比增长7%,占总收入的61.6%。这一板块的增长主要来自全球特许门店数量的稳步扩张(尤其是新兴市场)及单店营收提升,体现出特许经营模式“轻资产、高周转”的优势。
麦当劳自营餐厅销售额为24.58亿美元,同比微降0.1%。自营餐厅收入略降可能与美国市场“客单价提升但客流增长平缓”有关,也反映出公司在资源分配上更倾向于扶持特许模式。
其他收入1.72亿美元,同比激增92%。这一板块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数字化服务(如线上点餐平台佣金、第三方配送合作分成)、品牌授权收入及供应链增值服务,显示麦当劳正在从“餐饮服务商”向“餐饮生态平台”转型。
据了解,麦当劳还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重组,成立区域创新中心,将新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将门店经理奖金与社交媒体互动指数挂钩,并关闭冗余后台部门,节省年度行政开支约2亿美元。
麦当劳因重组产生4300万美元一次性费用,但此举打破传统层级制,建立更敏捷的决策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会员体系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通过升级APP功能(如扫码点单、预点餐、积分兑换),麦当劳大幅提升了会员活跃度。在60个会员市场中,麦当劳既保持“积分通用、等级统一”的全球化框架,又允许区域团队灵活设计活动。
Chris Kempczinski在财报中强调:数字化不仅拉动了会员消费,更优化了运营效率。如自助点餐机与后台库存系统的打通,减少了食材浪费;AI驱动的需求预测模型,帮助门店合理调配人力,降低了运营成本。
对于全年业绩,麦当劳称全球系统销售额预计全年增长约6%(按固定汇率),同店销售额增长保持稳定。计划2025年新开2200家门店,其中中国市场预计新增1000家门店,占全球新增门店的45%,美国占比约25%。
截至今年6月30日,麦当劳中国系统餐厅数量为7227家,同比增加超15%。全球门店总数超43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