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桃李面包就食品安全问题道歉,内忧外患下该如何突围?

访客 2025-08-09 17:57:24 4107
桃李面包就食品安全问题道歉,内忧外患下该如何突围?摘要: 曾几何时,桃李面包火遍大江南北,几乎成为了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早餐的首选。而近期,桃李面包旗下1批次“醇熟切片面包”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一直以“新鲜...

曾几何时,桃李面包火遍大江南北,几乎成为了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早餐的首选。

桃李面包就食品安全问题道歉,内忧外患下该如何突围?

而近期,桃李面包旗下1批次“醇熟切片面包”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一直以“新鲜送达”作为卖点的桃李面包,近年来多次因菌落总数超标、添加剂超标、异物混入等问题被处罚,不仅暴露出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供应链环节的系统性风险,也引发公众对其公司质量管控体系的质疑。

菌落总数超标被通报,桃李致歉

资料显示,桃李面包成立于1997年,号称“A股面包第一股”。自2015年成功上市以来,凭借“中央工厂+批发”的独特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销售网络,一度占据短保面包赛道35%的市场份额。目前,其拥有24个生产基地、30多万个零售终端。

然而,作为一家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桃李面包的质量安全问题却令人担忧。

7月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最新一期食品抽检通告,共有35批次样品抽检不合格,其中1批次北京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被抽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根据产品信息,该批次面包为400g/袋,2024年4月25日生产,保质期至2024年5月1日。该批次样品是在桃李粮油一电商平台旗舰店销售的。

有媒体调查发现,在桃李面包抖音、天猫官方旗舰店,均未找到醇熟切片面包,而在电商平台上的一些非官方店铺则仍有相关产品在销售。

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事件中产品的抽检时间是在去年,涉事批次产品的生产工厂是桃李面包泰安工厂,上级监管部门已经对泰安工厂进行了检查,生产环节也是符合标准的。

关于面包菌落总数超标问题,桃李面包在官网发布了《致歉信》。

桃李面包方面称,收到通知后,立即展开排查并采取了如下整改措施:第一时间配合上级监管部门完成对泰安工厂的检查及排查;立即对该批次产品履行了召回及赔偿程序;加强对线上销售产品快递过程及配送时效性的管控,避免因储运不当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增加第三方送检频次,截至目前,泰安工厂共送检同类产品46批次,检验结果均合格,今后还将继续多批次送检。

桃李面包表示,深知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向消费者们表达最深切的歉意。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大打折扣

事实上,这并非桃李面包首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作为知名烘焙企业,其产品安全问题屡被曝光,反映出品控环节可能存在持续隐患,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了质疑,更凸显了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亟待加强的紧迫性。

2020年12月,桃李面包旗下子公司天津桃李生产的纯蛋糕,经抽样检验显示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21年,桃李面包生产的纯蛋糕丙二醇含量超标,原因为添加剂使用量控制失误,可能因配方调整或生产流程疏漏导致。

2022年8月,桃李面包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新增一则食品安全类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当事人天津桃李于2022年1月25日生产了840袋纯蛋糕,其中830袋用于销售,该批次产品中有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

2023年2月,一名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桃李面包出品的金枪鱼三明治中,吃出一个2—3厘米的美工刀刀片,消息发出后立刻引发热议。

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2025年7月31日,共有599条投诉中包含“桃李面包”,其中不少消费者因桃李面包有异物、漏气等问题进行投诉。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桃李面包内控体系肯定是不健全的,或者说在执行中依旧有监控盲区,加上员工的素质、培训、检查、监管等不到位,因此导致出现以上种种问题。频繁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桃李面包的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

业绩连年下滑,扩产成果仍待检验

食品安全是面包品牌的生命线,桃李面包的一系列负面信息已严重冲击品牌信任度,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流失和业绩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桃李面包分别实现归属净利润7.63亿元、6.40亿元、5.74亿元、5.2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3.54%、16.16%、10.29%、9.05%。

进入2025年,业绩降幅进一步扩大。一季度,桃李面包营收、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4.2%、27%。主要是其面包及糕点主业收入11.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92亿元下滑14.37%,销售承压,导致整体收入及利润下滑。

关于业绩下滑,有食品专家表示,南方市场错误的战略布局是很大的影响因素。从北方起家的桃李面包来到烘焙发展很成熟的南方市场,其品质、创新升级以及迭代水平跟不上当地的销售节奏。

以2024年为例,桃李面包西南地区收入7.21亿元,同比下滑5.46%;华南地区销售3.39亿元,同比下滑超25%,跌幅为区域之最。不仅如此,其大本营东北地区销售24.11亿元,下滑14.77%,也成为“重灾区”。

而更为让桃李面包头疼的,还有外部竞争加剧。一方面,短保赛道强敌环伺,宾堡、曼可顿、盼盼、美焙辰等品牌在挤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大量兴起的烘焙店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面包的主流渠道。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5日,全国“面包烘焙”门店总数达到356029家,近一年新开店数多达80760家。不仅如此,好利来、幸福西饼、元祖食品等烘焙品牌纷纷增大现场制作模式。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桃李面包也在多番布局以求突围。在其经营计划中,仍在推进产能布局的扩大,2024年推进了广西、长春、河南生产基地建设投产,并计划加快佛山与上海研发总部基地项目的建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4个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在建生产基地项目2个。同时,桃李面包也提出要创新产品矩阵、深化市场覆盖,推动数字化赋能,提升物流效率等。

然而,这些举措能否真正帮助桃李面包走出困境,仍有待时间检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保质期短、好吃不贵” 的面包在市场上仍有强大竞争力,而桃李面包发布致歉信并采取整改措施,如召回产品、加强管控、增加送检频次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形象。放眼未来,企业还需要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构建从原料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闭环,真正守护产品安全,重赢消费者信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