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人民日报评论:根治网络暴力,必须用好法治利剑

访客 2025-08-13 11:04:40 34595
人民日报评论:根治网络暴力,必须用好法治利剑摘要: 近日,疑因不堪网暴长期侵扰,河南周口某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坠楼身亡,当地有关部门已介入开展调查处理。真相有待公布,但事件凸...
近日,疑因不堪网暴长期侵扰,河南周口某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坠楼身亡,当地有关部门已介入开展调查处理。真相有待公布,但事件凸显的网络暴力治理问题,引人深思。

从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到粉发女孩遭网暴自杀,再到‘胖猫’姐姐引导舆论网暴他人,观察网暴事件,成因有若干类型。

人民日报评论:根治网络暴力,必须用好法治利剑

其一,自诩正义,人肉开盒。个别人为报私仇、泄私愤,故意曝光他人隐私,甚至进行污蔑、诽谤。

其二,造谣中伤,博取流量。抓住当事人言行瑕疵,不断曲解、谩骂。

其三,情绪裹挟,推波助澜。事实不清、真相未明,非理性网民却自行脑补、恶语相向,点燃极端情绪。

网络暴力带来的社会性死亡,剜心啮骨,摧残身心,危害不亚于现实暴力。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办理网络暴力案件8600余起,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500余人,行政处罚8500余人。正义不会缺席,但网暴带来的血泪教训,呼唤更及时有效的处置。这是法律的应有功能,是司法的应尽职责。

遏制网暴,须将法治思维转化为应对机制的系统构建。近年来,民法典、《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网暴问题作出规范,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网友受到网暴,向哪里报案,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救济?网暴背后如果涉及更复杂纠纷,如何协调多部门联合办案、联动应对?网暴受害者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引入心理干预?只有构建系统应对机制,投入专业力量,尽早介入,落实首办责任,才能真正避免按键伤人。

防治网暴,不妨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至线上。行政与司法资源永远有限,解决有限资源与有效治理的矛盾,就要将网络平台末梢变成治理前哨。现有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责任和义务有明确规定,关键在落细。如何运用智能化手段,精准识别网络暴力、实现有效防治;如何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协同共治,网络平台大有可为。将网暴化解在萌芽状态,网络平台不应是被动响应者,而应是主动破题者。

根治网暴,关键在于提升网民法治素养。后真相时代,没有人能够轻易还原全部细节和事实。仅凭信息碎片、网言网语就对他人大加鞭挞、侮辱诋毁,不仅是违法行为,更是对公共文明的破坏。网络空间是理性探讨、科学监督、畅所欲言的平台,决不能变成蜚语恶言、积毁销骨的修罗场。发声不逾矩、维权不越轨,合理质疑但不无端猜测、跟进事情但不跟风辱骂,这是必须明确的底线和原则。

抓前端遏增量,溯本清源治未病。政府、平台、用户三方协同发力,沿着法治轨道共同营造清朗空间,希望未来可以真正天下无暴。

编辑:李明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