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年净赚12亿,打工人越难BOSS直聘越赚

访客 2025-08-22 15:04:53 17559
半年净赚12亿,打工人越难BOSS直聘越赚摘要: 2025年8月20日美股盘前,BOSS直聘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BOSS直聘收入21.024亿元(人民币),...

2025年8月20日美股盘前,BOSS直聘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BOSS直聘收入21.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净利润7.112亿元,同比增长70.4% 。

半年净赚12亿,打工人越难BOSS直聘越赚

其中,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为20.77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他服务(主要包括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的收入为2480万元,同比增长3.3% 。

2025上半年,BOSS直聘净利润达12.23亿元,同比增长85.6%。财报发出后,BOSS直聘美股当日较开盘价最高涨幅达6.9% 。

而在财报发布前,BOSS直聘今年上半年的美股和港股股价呈现一路上涨趋势,相比起2024年末收盘价的13.8/股,近期BOSS直聘高位22.67/股,半年多涨幅高达到64% 。

从目前市面主流观点来看,上半年股价涨幅主要得益于期间招聘市场两端的需求旺盛,以及BOSS直聘6月份在港股的增发动作。

正如BOSS直聘CEO赵鹏就此次财报所表示的那样:“今年二季度,我们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用户增长态势。 随着近期招聘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平台用户生态不断改善,企业端用户活跃度和付费客户规模也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

CFO张宇也称:“ 为提升公司香港市场的股票交易活跃度,我们于今年7月完成了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达22亿港币,希望能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者了解和参与公司交易,为所有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而如果进一步梳理其上半年所面临的局势以及自身的动作,现在的东风不止招聘市场回暖、港股增发以及市场宏观因素,上半年BOSS直聘对于AI、扩大市场等业务侧的进一步探索,以及运营杠杆的优化为其提供了更多支撑。

除此之外,其在美股港股两地上市,虽然并非全球最大的招聘平台,但算得上美股/港股最大的独立招聘平台,市场的宏观因素在BOSS直聘身上体现得也更加明显。

01、资金、业务和运营,全面发力的二季度

从5月份开始,BOSS直聘股价就开启了新一轮的攀升势头,横跨6、7月份持续到了8月。

8月13日,BOSS直聘美股股价最高报得22.67,已十分接近去年五月的高位22.74,而上一次毕业季六七月有如此涨势还是在两年前。

只是这一轮涨幅显然不是季节性因素占主导,毕竟去年的六七八月BOSS直聘股价连月下滑,8月甚至贡献了近两年多来的新低点。

从企业本身的动作来看,今年6月下旬BOSS直聘-W在港股增发的消息传出是助推剂。

对于增发原因,BOSS直聘CEO赵鹏6月就曾向澎湃新闻表示,增强上市公司在香港的流动性,可以获得更多香港股民和机构的参与,一起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

而股票增发公告后几个月内股价持续上涨,核心动力可能主要是来自业务侧的资金用途、以及配套资本运作等因素。

在业务侧,近水楼台的依然是AI的落地以及扩大市场的动作。

BOSS直聘此次财报对于自身在AI上的动作有所总结,具体功能来看,平台有面向职场新人推出的AI面试训练机器人、AI辅助用户搜索、AI辅助职位优化等;在技术层面,BOSS直聘在接入DeepSeek-R1,也有自研的南北阁大模型。

这些动作都有望提升现有商业产品的交付效率,改善用户的付费使用体验。

而扩大市场的动作则是BOSS直聘近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主要体现在蓝领用户、低线级城市及中小企业客户上,二季度低线级城市及中小企业客户占比有所提升。

正如上述股票增发时赵鹏曾称:“我们对于公司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这不仅因为我们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我们的模式可以服务好不同行业、地域、规模的客户,从中国广阔的企业市场来看,我们迄今只服务了较小比例的企业,因此拥有很好的前景和很大潜力。”

同时,BOSS直聘的运营杠杆也在优化。

2025年第二季度BOSS直聘总经营成本及开支为14.544亿元,同比下降7.2% 。

具体来看,收入成本为3.075亿元,同比下降2.8%;销售和营销费用为4.199亿元,同比下降23.0%;研发费用为4.16亿元,同比下降6.2%;一般及行政费用3.11亿元,同比增加19.1%。

其中研发费用降低主要是由于云服务费用下降所致,一般及行政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员工相关费用增加所致。在研发和行政费用上的一减一增情况,也不难看出BOSS直聘当前真正的主线任务依然是扩大市场。

另一方面,BOSS直聘的用户活跃度也有所上升。

2025年第二季度BOSS直聘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为6360万,较2024年同期的5460万增长16.5%;半年平均月活6060万,并且在上半年,BOSS直聘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这一比例为25.0% 。

亦即:从去年Q2到今年Q2,BOSS直聘增加了900万月活用户;2025上半年BOSS直聘平均日活为1515万。

与之形成基本参考的是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根据此前教育部的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比2024年增加了43万人。BOSS直聘上半年平均日活规模,超今年毕业生人数近1/4。

02、股票市场招聘头牌,BOSS直聘位置特殊

事实上2024年上半年BOSS直聘股价也曾在2~5月连月上涨,此后彻底回落。2024年上半年,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多家知名机构也确实曾给出过BOSS直聘 “买入/增持” 评级。

2024 年末,Capital World Investors、路博迈、施罗德、红杉及 Ward Ferry 等机构在 13F 报告中同步加仓 BOSS 直聘,经市场观点估算,Capital World Investors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增持约 2400 万股”,这又很可能也相对奠定了2025年BOSS直聘的涨势基础。

在股票持有情况上,BOSS直聘构成复杂。

截至目前,公司机构股东中仍可见JP Morgan(摩根资管)、 BlackRock(贝莱德)、UBS(瑞银)、以及CPPIB(加拿大养老投资公司) 等国际长线与主权基金身影。

另外,BOSS直聘除了创始人兼CEO赵鹏以及一些机构持股外,也有腾讯持股8.03%(报告日期2025年7月4日)。

从今年开始,BOSS直聘股价主要经历过两轮涨势。

第一轮是从一月中旬到三月下旬,与DeepSeek掀起的中概科技股集体大涨时间周期吻合,而第二轮则是从五月到现在。

虽然五月正值毕业季前夕,但正如上述所说,BOSS直聘并非年年都有这样的季节性趋势,且彼时BOSS直聘港股也还没有增发。

五月发生的能够影响股票市场的主要事件可能是:5月1日,作为美股头部的两家AI企业,微软和Meta分别发布了其2025年1-3月财报,收入和利润皆大超预期,叠加海内外AI的Token使用量增速披露,有机构认为,这些原因使得市场对于AI概念是否能跑出正循环加速有了乐观估计。

在《新立场》看来,市场对于AI概念落地的看好传导至BOSS直聘上分两个方面,第一,BOSS直聘平台自身对于AI技术和功能的落地;第二,国内AI行业就业本身的供需两侧需求旺盛,会体现在用户规模最大的招聘平台上。

而BOSS直聘位置特殊,也更容易受到股票市场的其他情绪的影响。

BOSS直聘并非全球最大的招聘平台,其最新的季度内平均月活数据为6360万,相比而言,LinkedIn月活为3.1亿、营收规模162亿美元(来自机构估算);Indeed也有超过3亿的月访问量(来自第三方资料)。

然而,LinkedIn在2016年已被微软收购,Indeed母公司Recruit Holdings在东京上市,在美股市场中,BOSS直聘算得上是最大的独立招聘平台之一,更不必说在港股。

除此之外,对比在美股上市的其他两个较为独立的招聘平台ZipRecruiter以及DHI Group(主要是Dice),二者主要用户市场在美国,且近几个月股价呈现下滑趋势,市场推测如此现象跟美国就业市场有紧密关联。

另一边,在港股上市的猎聘(同道猎聘),也出现了2、3月涨,6、7月涨的情况,这很有可能代表着股票市场对于国内招聘平台的普遍看法。

只是囿于规模原因,猎聘涨幅并不明显,而BOSS直聘大涨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

03、写在最后

BOSS直聘的种种“成绩”,自然也折射出了招聘市场两端的供需焦虑。

一个现在市场默认的情况是,企业和求职者越焦虑,招聘平台越有机会,而BOSS直聘由于其规模,则是会最先吃到这一焦虑红利的平台。

与此同时更多招聘平台正在发力,在这个暑假,有社交媒体用户反映,鱼泡直聘的广告投入看起来力度不小,多地地铁站、电梯间都能看到其广告。

据悉,鱼泡直聘前身为鱼泡网,主攻蓝领市场,2024年11月收购海投网时改名为鱼泡直聘,曾获雷军、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以及腾讯投资,主打“找工作,在线聊+电话聊”。

从投广告的策略来看,其似乎正在企图扩充白领市场,而这一路径与BOSS直聘显然完全相反。

市场红利越大,竞争格局上的变数也会越大,而BOSS直聘所处的特殊位置,注定了其也会承受更多的压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