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月薪2.8万刀华裔工程师盗密投奔OPPO?美国硅谷陷窃密风暴

访客 2025-08-25 15:25:15 77554
月薪2.8万刀华裔工程师盗密投奔OPPO?美国硅谷陷窃密风暴摘要: 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作者|DW位居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的苹果总部Apple Park,如同乔布斯亲手设计的“宇宙...

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月薪2.8万刀华裔工程师盗密投奔OPPO?美国硅谷陷窃密风暴

作者|DW

位居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的苹果总部Apple Park,如同乔布斯亲手设计的“宇宙飞船”静卧在硅谷。175英亩的园区以极致精度,将科技与自然融合成未来世界的图腾。

而这片百万科技精英聚集的硅谷圣地,正在上演AI时代最炽烈的人才暗战。今年以来,苹果AI团队十余核心成员相继离职,加入Meta、OpenAI等科技巨头;微软则将DeepMind超二十名精英纳入麾下;Meta一周挖走OpenAI 8名核心人才(含四位华人)。天价悬赏令下,“挖墙脚”的战火已经烧至年薪上亿。

如今,这场科技圈的“无间道”再添新战:苹果指控OPPO以高薪挖角Apple Watch核心工程师,怂恿其窃取健康传感器等商业机密。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21日,科技巨头苹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联邦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指控前Apple Watch华裔传感器架构师Chen Shi在离职前系统性窃取核心商业机密。此后,这位月薪2.8万美元的核心技术骨干,转投OPPO硅谷研发中心带队搞竞品。

苹果怒斥这是“系统性窃密”。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致电OPPO官方客服,对方的回应是:“公司已关注该事件,以官方消息为准”。

这场跨国科技“谍战”,不仅关乎63份核心机密的归属,更是揭开了全球科技巨头在人才争夺战中不为人知的暗面。

当硅谷人才争夺战撞上跨国技术“谍战”,科技巨头的竞技场已从实验室蔓延至法庭。

01 63份机密文件深夜被拷,苹果怒斥“系统窃密”

离职前深夜用USB拷走63份机密文件,通过中文加密通信与OPPO高管密谋,更用“照顾年迈父母”当离职理由掩护……苹果与OPPO的商业秘密纠纷包含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刺激元素。

为此,苹果公司向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交长达30页诉状。

诉状指出,前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架构师Chen Shi(任职时间: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系统性窃取商业机密。Chen Shi月薪高达2.8万美元,深度参与心率监测PPG、心电图ECG及体温传感等核心技术研发。

他在2025年6月离职前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苹果的警觉。

根据苹果的说法,在离开苹果的三天前的深夜,Chen Shi从苹果加密的Box文件夹下载了63份文件并转存至USB驱动器。

这些文件涉及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心电图(ECG)、专有温度传感技术以及芯片工程资料和产品路线图。在离职前一天,他把这些文件转移到了一个U盘中。

苹果还发现Chen Shi的搜索记录中包含“如何清空MacBook”和“能否看到我在共享驱动器中打开文件”等内容。

苹果指控Chen Shi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他告诉苹果同事自己要返回中国照顾年迈父母,并且不打算找新工作,以此掩饰即将加入OPPO的事实。

实则早在2025年4月他已与OPPO接洽。离职后,Chen Shi加入OPPO位于美国硅谷的InnoPeak研发中心,领导传感技术开发团队。该中心以OPPO和InnoPeak品牌运营。

02 “泄密计划”关键证据曝光

苹果提交的证据中包含了Chen Shi与OPPO高管的中文通信内容。这些信息显然成为了案件的关键证据。

Chen Shi在给OPPO健康业务副总裁的消息中写道:“我计划6/30入职,这周就和组里提离职,最近也在内部看各种资料,找不少人1:1 尽量多收集信息,之后和你们分享。”

苹果诉状显示,这位OPPO高管以“好”及“OK”表情符号回复,苹果认为此举证明OPPO知情并默许其行为。

苹果强调,Chen Shi作为高薪架构师接触“重要商业机密信息”,其行为违反保密协议,而OPPO的参与使性质更严重。

诉状指出,若允许此类行为不受惩罚,将“破坏苹果对创新的承诺,侵蚀Apple Watch等前沿技术价值,并给予竞争对手不公平优势”。

因此,苹果请求颁发禁令,禁止Chen Shi和OPPO将苹果的机密健康传感器和其他技术纳入竞争产品中。

03 设计相似曾引争议,OPPO产品被指抄袭iPhone

苹果在诉讼中强调,健康传感器是其可穿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关硬件与算法耗费了多年研发投入,是Apple Watch区别于普通电子表的关键卖点。

Apple Watch自2015年问世以来,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表。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的健康监测功能与传感技术,而OPPO等国产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健康科技领域,成为市场战火角逐的焦点。

苹果认为,若将这些技术交给竞争对手,等同于让对方跳过高成本研发环节,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诉状指出,若允许此类行为不受惩罚,将“破坏苹果对创新的承诺,侵蚀Apple Watch等前沿技术价值,并给予竞争对手不公平优势”。

除手表外,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功能上越来越像 iPhone,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抄袭”,有人则认为这是“致敬”。

今年,部分消费者和媒体认为,OPPO新机Find X8就撞脸iPhone,直屏设计被嘲“像素级复刻”。OPPO高管在发布会上回应称,用户将产品与iPhone类比是“对标到超越”的肯定。

这种设计上的相似性也使得苹果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更加敏感,担心自己的创新成果被竞争对手快速模仿。

针对苹果指控前员工窃取健康传感器机密并加入OPPO的诉讼,OPPO法务火速回应。在给观察者网的声明中,OPPO表示:经审查未发现指控与该员工在OPPO任职行为相关,强调尊重包括苹果在内的企业商业秘密,未实施侵权行为,并将配合司法程序澄清事实。

04 科技行业竞业纠纷频发,引发高额赔偿

目前,美国法院尚未对该案作出判决,但这场诉讼已经引发了行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竞业限制高发、高赔偿案例不少。科技行业因核心人才流动引发的商业秘密纠纷也层出不穷。

2021年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则腾讯前员工与腾讯的劳动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结果。腾讯前员工唐某因违反竞业协议入职字节跳动,被判赔143万元违约金。

2020年10月,联想前高管常程因跳槽小米,与老东家对簿公堂,被判决支付竞业限制义务违约金525万元,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2018年8月,腾讯游戏一名负责网游开发运营的员工离职后成立公司,研发出多款与腾讯游戏相似的产品,被法院判定违反竞业协议,向腾讯支付违约金1940万元。

过去五年,苹果累计发起17起员工跳槽诉讼,但仅3例进入刑事程序,均涉及中国企业。2022年“苹果电动汽车项目”三名前工程师因向中国某车企泄露自动驾驶代码被判处有期徒刑,成为首例涉商业秘密的跨国引渡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