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7月数据出来,地产人傻眼

访客 2025-08-25 15:31:57 46984
7月数据出来,地产人傻眼摘要: 近日,7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数据出来了。只能说,数据表现确实难言理想: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下降;各线城市销售均价环比下降;再看一下截至7月底的商品房库存量,依然处...

近日,7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数据出来了。只能说,数据表现确实难言理想:

7月数据出来,地产人傻眼

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下降;

各线城市销售均价环比下降;

再看一下截至7月底的商品房库存量,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作为传统的销售淡季,7月份的楼市历来较为平淡。只不过,行业筑底阶段遇上政策“真空期”,今年7月份的市场显然表现得更为乏力。

除了关注销售数据外,明源君其实更关心的是,当前到底还有哪类产品好卖。芒格有句话讲得好,“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与其为市场而消极,不如一起关注下,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赢得一线生机。

传统淡季软+政策真空期,7月份房地产市场疲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数据。

7月份新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在环比及同比两个维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数据显示,7月份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0.57亿平方米和0.53万亿元,环比分别下降45.8%和47.5%。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降低7.8%与14.1%。

销售持续收缩,7月份新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已触及近10年来同期新低位。

另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数据是新房销售均价。

七月份,全国有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分别为上海、乌鲁木齐、宜昌、三亚、长春、常德,涨幅分别为0.3%、0.3%、0.2%、0.2%、0.1%、0.1%,是今年以来房价上涨城市最少的一个月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城市来看,一二三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2.8%、4.2%,降幅较6月份有所收窄,但距离回正仍然有一段距离。另外可以看出,一线城市依然是韧性最高的。

从数据来看,市场仍在筑底阶段。

单月的数据有一定的偶然性,相比之下,库存更能反映供需关系,也更具有长期参考价值。

尽管近两年各地都在努力去库存,但截至目前,无论是商品房库存,还是住宅库存都还处在高位。

截至7月31日商品房的待售面积为76486万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为40536万平方米,两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3.5%和5.3%。

按照去化时间来看,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去化周期为20月以上。不同城市的去化周期不同,其中热点城市的去化周期大多已经降到一年半以内,有的甚至不足一年。比如,截至2025年6月份,深圳商品房去化周期为7.4个月,杭州为6个月;北京、上海等地均不高于15个月。库存重灾区依然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平均去化周期仍高达约30个月。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商品房降库存为什么那么难?

老库存比新项目更难去化,房企“去库存”需多管齐下

商品的库存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增的库存量,二是销售速度。

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说明最近几年商品房的去化速度还是没赶上库存增加的速度。

CRIC的数据显示,随着新房供应持续缩水,到了2023年新房供应量已小于需求量。不过,由于市场偏冷,项目去化较慢,库存量还是很难出现大幅下降。

目前,最为棘手的是前几年没卖掉的“老库存”。

CRIC监测的110个城市,积累有一半的商品房库存是2020-2023年的供应,逐年占比分别为分别为12%、14%、12%和16%。

这部分库存目前面临着三个难题:

①2019-2021年拿地的项目地价成本高,项目定价很难跑赢后来的新推案。

②这几年恰好是房企集中出险年,购房者对这类房企的信心偏低,影响项目去化。

③自2024年底以来,新规项目供应加速,购房者更青睐于新规项目,老库存去化困难。

据CRIC监测数据,广州、武汉、重庆、南京等地新规住宅平均去化率均在4成,比非新规住宅高出10个百分点之上。

具体到7月份,明源数字营销院监测数据显示,新规项目的成交占比接近6成,7月份热销项目大部分为高端改善项目。

案场到访客户来看,新规项目表现出更高的热度。

明源数字营销院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访客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尤其中部地区及一线城市,如成都、西安、北上广等。

由于这两年土地严格控量提质,供地主要集中在高能级城市。这些城市也是住宅新规的主要受益者,新规项目供应量增加,吸引来了更多的新访客户。

从这两年来看,实力房企尤其国央企通过优化土储结构,商品房库存刷新等方式,赶上这一波的住宅新规红利。

1、推动土储资源换仓,以及土储结构优化

一方面,调整拿地策略,拿地聚焦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地块,四大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是头部房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例如去年中海在北上广深的拿地规模占到年度拿地总规模的约83%;华润置地截至去年末可售货值有约88%集中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2025年的供货中,新货占比超过存货,达到约58%。

另一方面,通过退地等方式盘活低效地块,优化土储结构。

去年以来,越秀、华润、金茂等都有地块被地方收储,通过退地获得的资金或者地票,可以用于重新购买优质地址,从而提高土储质量。

2、存量产品焕新,积极消化“老库存”。

比如,有些房企通过对存量项目进行价值迭代,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某房企对老业主进行深度访谈之后,发现大部分业主都会对精装房进行拆改,究其原因,是因为装修风格过时,布局不合理,收纳不充足等。

为此,该房企对在售项目的户型进行大胆创新,并对精装进行升级迭代。其中包括,设计上留白,预留出大量可供业主自由支配的空间;次卧小家化设计,实现空间平权;儿童房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半玻璃隔墙替代传统的全封闭隔墙;打造出主人专属的一平米兴趣空间等等。

精装全面升级,以国产品牌的零售款替代进口品牌的工程定制款,成本差不多,却能配置功能更多且更实用好用的部件部品,满足购房者实用至上的心理。

经过升级迭代,项目扭转了销售困境,实现了高效去化。

3、专项债收储,库存项目转化为保障房

一些符合收储条件的项目,积极响应收储政策,将房源出售给相关单位,把滞销商品房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此举也盘活了低效存量库存,帮房企挽回了一定的现金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