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3万亿后,A股后市如何走?“慢牛”驱动力浮现

A股成交额于本周一破3万亿,为历史性高点后的第二次突破。综合多家机构观点来看,当前居民 “存款搬家” 进程或已启动,但整体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进入全面加速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凸显。
伴随着资本市场“慢牛”行情的正向反馈,结合外部关税等风险因素有所趋缓的背景,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度有所提升,居民的风险偏好整体出现较明显的上升。
对于投资者当前的核心关切,广发证券向记者反馈,投资者当前对后市走势的研判及投资机会的挖掘,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需求显著提升,尤其关注政策导向对市场的影响机制及热点板块的轮动规律。而券商通过多维度数据深入洞察增量资金来源、阶段性调整择时策略,并针对 “慢牛” 行情后续走势展开研判,相关研究成果正为投资者解决核心关切提供重要参考。
不过,申万宏源研究也提示,牛市正在成为市场共识,但牛市逻辑推演尚无法做到严丝合缝,全面牛市还需要积极因素的进一步累积。把握节奏,可能等到更多选项。
不同增量资金特征如何表现?
目前一些机构信息显示,散户并未大规模买基金,也并未大举进场炒股。从各类资金情况来看,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结合机构研究分析,游资、高净值客户及私募基金等主体,共同构成了支撑本轮行情的重要力量。
中信证券分析,此轮行情高净值人群以及企业客户的参与热情明显更高,其次,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私募产品热度也远高于公募产品。
东方财富策略团队也持类似观点,数据方面,7月私募基金备案金额创2022年来新高,8月15日当周百亿私募仓位创年内单周最大加仓纪录,近3周龙虎榜营业部净买入金额大增,显示游资+私募积极活跃。
为何高净值群体与私募会成为行情主力?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给出了答案。在实业投资机会相对稀缺的当下,部分在传统行业已经积累了相当财富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的目光投向了权益市场,寻求布局难以直接投资的战略新兴行业。这一批高净值人士入市的目的,更偏向利用资本市场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和各传统行业龙头转移。企业层面也有从实业投资转向利用资本市场投资的案例。
此外,与公募产品相比,私募产品无论是量化还是主观多头,热度均处于高位。7月私募备案规模为793亿元,环比上升164%,同比上升407%,回到2020~2021年高位水平,而且平均备案规模远超当时。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显示,样本私募仓位7月以来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8月15日最新仓位为84.1%,充分参与了本轮行情。
更为关注的是,随着2020-2021年发行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后,市场会有个新旧资金接力的过程。
中信证券进一步指出,截至8月22日,2020-2021年发行的主动型公募加权净值回升至0.96元/份,已接近盈亏平衡点,可能会面临前一轮被套牢的持有人的集中赎回。不过在整体增量市场下,这种出清并不一定会影响市场,只是会影响行情节奏和结构。
市场后续走势如何演绎?
时间已经是牛市的朋友成为市场不变的观点。
中信证券指出,未来行情的延续需要的是新的配置线索,而不是拘泥于“钱多”和流动性。由于实业的赚钱机会愈发向拥有核心壁垒的龙头或新兴产业趋势聚集,对于早先在传统行业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部分群体而言,当前权益资产几乎是除了低收益债以外唯一的去处。
申万宏源则秉持 “看中期做短期” 的视角,认为市场持续演绎牛市氛围在情理之中,9月初之前有望维持强势,9月初之后市场休整幅度有限。岁末年初行情展望的下限是“复制”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特征:少数景气方向做动量 + 26年拐点方向高切低 + 轮涨补涨普遍轮动。
兴证策略团队从行情结构拆解入手研判后市,认为本轮行情呈现 “主线引领、交替轮动” 的特征,进而使得行情“多点开花”。这一特征下,后续可围绕两条思路进行布局。一是继续寻找科技成长主线内部的低位方向,挖掘尚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二是对于低位顺周期板块,精选具备景气预期、符合资金审美,既有短期轮动机会、同时兼具中长期成长性的优质赛道。
从周期维度看,东方财富策略团队认为,中期来看,本轮牛市较近2轮牛市高点仍有明显距离,多数指标显示当前牛市处于第二阶段。
展望后市,东方财富策略团队分析,游资及私募活跃、外资“FOMO(错失机会恐惧)”买入、居民加速流入,微观流动性边际仍充裕,同时内部重要事件、外部“鲍威尔放鸽”,或推动牛市第二阶段加速演绎。此外,市场进入牛市第三阶段仍需基本面支撑,且美联储9月之后的降息路径仍有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短期市场上涨斜率,如果演绎过快,则后续震荡概率加剧。
配置显现2大共性方向
从机构配置建议来看,共性聚焦两大方向。一是科技与先进制造领域,二是关注 “反内卷” 相关机会,既包括化工、塑料等产业秩序优化的品种,也涵盖具备出海潜力及确定性的标的,同时部分机构提及大金融、黄金等兼具配置价值的板块可作为搭配。
具体到机构观点,中信证券建议,继续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和军工,开始关注化工,逐步增配一些“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消费电子板块也值得关注。
申万宏源认为,9月初后,结构选择的视角可能从短期动量转向中期推演。支持全面牛市的潜在主线,重点关注国内科技链突破 + 先进制造反内卷,优化行业秩序,构建行业联盟。
浙商证券认为,“慢”牛格局下, “雨露均沾”是行情“底色”,因此“大金融+泛科技”的搭配有望持续战胜基准。建议关注银行、非银等大金融+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新等科技成长方向。
西部证券认为,当前与其继续追逐热点,不妨看长做短,布局3条主线——(1)逆全球化下的“硬通货”(黄金/银行/保险/公用事业)和(2)“硬科技”(国产AI算力/创新药等);(3)受益于“反内卷”的确定性(塑料/玻纤/光伏和风电设备等)。
除 A 股配置策略外,股权市场长期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中信智库最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生态正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加速转型,四大核心生态维度优化趋势显著。
资本生态方面,国资主导的资本格局将进一步巩固,“耐心资本” 特征愈发突出,长期资金对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估值生态方面,一二级定价体系趋于均衡,健康的投资范式将得以重塑。
运作生态方面,投后管理涵盖内容逐步脱虚向实,具备强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的股权机构将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占据优势。
循环生态方面,多元化退出结构尚需优化,以产业整合为核心的并购重组退出占比有望逐步提升,国资平台凭借资源整合优势、上市公司依托产业链协同需求,将成为其中的活跃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