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访客 2025-08-27 11:07:40 56308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摘要: 新黄河记者:李震 在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内,几张旧照片枕着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重新洇出温润的光泽。影像虽模糊如隔雨幕...

新黄河记者:李震

在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内,几张旧照片枕着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重新洇出温润的光泽。影像虽模糊如隔雨幕,却依然清晰勾勒出年轻面庞的轮廓——那是杨桂芳烈士生前的影像。

杨桂芳,1938年1月在鲁中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他是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的首批班长,也是抗日战争中莱芜牺牲的第一位革命英烈。

从杨桂芳留下的第一滴血,到武中奇指挥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传奇,四支队浴血抗战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支起始于百来人的武装队伍,在鲁中人民的支持下,依托巍峨连绵的泰沂山脉,先后与日伪军进行了2500余次大大小小的浴血奋战,共计消灭日伪军21000余人,为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武装基础。

走进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当枪声与誓言都沉淀为恒温,那些红色印记穿越八十载的时光,依旧滚烫。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四支队东关官寺广场会师庆祝大会 图源:《莱芜印象》

寺岭伏击:鲁中的第一滴血

1938年1月,齐鲁大地烽火连天。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功,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宣告成立。

这是一支由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武装,队伍中不乏当地农民、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杨桂芳就是其中一员。他出生于莱芜许小洼村一个殷实家庭,毕业于高等学堂,后进莱城武术馆习武,曾在多所小学任教,文武兼备,善于书画。

面对国家危难,杨桂芳虽为家中独子,却变卖家产购买枪支,以打猎捕鱼为名动员青年参加抗日。1938年1月2日,他毅然离开父母、妻子和不满3岁的儿子,参加徂徕山起义,任四支队三中队一班班长。1月26日,四支队在新泰县寺岭村伏击日军。杨桂芳作为突击队员,冒着机枪扫射勇敢冲向敌群,不幸腹部连中七弹牺牲。次日,山东省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黎玉主持了追悼会,几千名群众泪流满面,送别这位英雄。

他是莱芜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捐躯者。馆内讲解员张庆语气沉重,从加入游击队到牺牲,仅有24天。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杨桂芳烈士证明书

展览馆内,杨桂芳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静静陈列着,壮烈牺牲四个字却力透纸背。玻璃展柜仿佛一道时空结界,这边是驻足凝望的今人,那边是1938年凛冽的寒风。

光影在展台上流转,那些斑驳的影像与墨迹渐渐重叠,恍若间,人们似乎能看到杨桂芳弃文投军时坚定的臂膀,看到他在徂徕山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最终化作证书上永不褪色的红印。第一滴血虽已流下,却也凝固了整支队伍。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四支队办事处旧址 图源:《莱芜印象》

战场传奇:步枪打下日军飞机

四支队不仅涌现出杨桂芳这样的牺牲英雄,还有创造战场奇迹的指挥员——武中奇就是其中之一。

武中奇是山东省长清县崮山镇后大彦村人,自幼习练书法,12岁就成为济南的写字先生。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徂徕山起义,成为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

1938年10月,武中奇率部在山东淄川太和庄一带执行侦察任务时,一架日军轰炸机飞来。

武中奇即刻考虑到,这个排使用的是苏制水连珠步枪,射程远,威力大,敌机又飞得低。于是,便立即命令排长高展昭:‘全排立即仰卧,向飞机射击!’张庆说。

一阵排枪过后,奇迹发生——敌机尾部冒烟,摇摇晃晃栽了下来。机上除一人跳伞生还被俘外,其余四人全部丧命。从飞机上缴获的文件中得知,这架飞机是从济南起飞,去轰炸九江返航的。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用步枪打下日军新式重型轰炸机,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一大新闻和创举。张庆说,消息传开,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武中奇和有功人员受到四支队表彰。此外,被俘的飞行员是日本王牌飞行员之一,后来经教育加入了反战同盟。

战争结束后,武中奇成为著名书法家,上海解放后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书写牌匾。这段用步枪击落敌机的传奇经历,永远铭刻在四支队的光荣史册中。

铁军精神:穿越时空的传承

8月21日,在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内,陈列着一本由耿凤远编著的《浴血抗战四支队》。书中提到,四支队由最初上山的100多名游击战士组成,后发展壮大为数万人的主力兵团,先后与日伪军进行了2500余次大大小小的浴血奋战,共计消灭日伪军21000余人。其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多少年以后,仍广为流传。

四支队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在传承。这支部队听党指挥、报国为民、逆境制胜、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与当代军人的精神一脉相承。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耿凤远编著的《泣血抗战四支队》

据了解,每年都有参观者前来学习四支队的英雄事迹。张庆介绍说:许多部队和组织都会来此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军人的血性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张庆引用一位指导员的话说,我们在革命前辈身上,看到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应有的血性。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和平时期的各项任务中。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地震救灾,军人都发扬着不畏艰难、服务人民的精神。

四支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张庆说,这种精神跨越时代,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红印、弹痕与誓言:铁血四支队的抗战丰碑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展览馆中的烈士名录

如今,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内,杨桂芳的烈士证明书已经泛黄,武中奇题写的墨宝仍随处可见,四支队的精神却在新时代焕发着生机。

战士有血性,才有了逢敌亮剑的勇气。张庆指着展厅内那些老照片说道。照片上,四支队官兵目光坚毅,这支屡屡创造奇迹的队伍,已经永载史册。

摄影:李震 徐超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李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