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访客 2025-08-28 15:11:56 17927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摘要: 新黄河记者:吕高凡 8月27日清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玉兰街熙攘如常。早市的叫卖声、人流穿梭的喧闹,勾勒出一幅鲜活市...

新黄河记者:吕高凡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8月27日清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玉兰街熙攘如常。早市的叫卖声、人流穿梭的喧闹,勾勒出一幅鲜活市井画卷。而在这一派日常烟火气之中,汪洋台静静地立于街旁——青松环抱,绿水缓流,远山如屏。新黄河记者沿石阶缓步而上,微风过处,松涛轻响,仿佛低语着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钓鱼台上之前有两座庙,一座是太公庙,一座是龙王庙。莱芜区茶业口镇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陶德合介绍道,在吉山战斗发生后,泰山区地委、专署、军分区一致决定在吉山村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百姓自愿拆庙建碑,此地也更名为汪洋台。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汪洋台

青春抉择:学习进步思想投身革命

1913年5月,汪洋出生在山东省东阿县夹河乡顾庄村的一个农村家庭里,1931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汪洋在乡师学习期间,参加了读书会,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陶德合介绍道。

汪洋

九一八事变后,汪洋对日本侵略中国深感愤恨和痛心,奋笔写下《感愤》一文,表示:大好河山,拼死保卫以鲜血浇列强之恶绝,以骨髓填世界之不平,共赴国难,以一死不苟幸生。在中共济南地下党领导下,他积极在学校创建读书会学生会等青年进步组织,带领同学们散发传单、上街讲演、编演抗日救国戏剧。

1935年,汪洋从济南乡村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领导的东北军抗日先锋队政治指导员,为党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奉命与谷牧一起回到山东,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初,组建鲁南第一支抗日武装——十字街抗日游击大队,2月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三团,汪洋任团长兼政委。其后,一直在泰莱地区指挥抗日斗争。

吉山战斗:263名将士殉身报国

1942年10月16日,泰山地委和军分区司令部在阁老村召开县级以上干部会议,当晚宿于刘白杨村。不料敌军获报,迅即调集六千日伪军,多路偷袭茶业抗日根据地。10月17日拂晓,刘白杨村西山突然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接着北山、南山也传来炸响。陶德合讲述时神情肃然,天色微明,敌人开始零星射击。汪洋果断下令,分三路向东火速转移,意图与廖容标司令员所率部队会合。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后排左六为汪洋

汪洋带军分区司令部机关和一营两个连抢先向东面的吉山村奔去时,伏敌骤现,汪洋举起望远镜,只见东、北、西三面山头尽是敌军,唯一生路只剩南撤。可此时南面敌军援兵已至,疯狂反扑。我军弹尽,不得不撤下山头……敌人从四面合围。陶德合的手轻轻抚过纪念碑表面,声音微颤。

最后关头,汪洋与战士们在吉山东侧河滩与敌人展开惨烈肉搏,身负重伤的汪洋不愿被俘,在敌人步步紧逼之下,毅然自尽,壮烈牺牲。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吉山战斗中,263名八路军干部与战士壮烈牺牲,亦毙伤敌军二百余人。

噩耗传至延安,延安八路军总部电告全军将士志哀。在山东,党政军联合为汪洋及吉山战斗牺牲的指战员举行了一场数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陶德合讲道,延安《解放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山东《大众日报》、鲁中《泰山时报》等报刊纷纷撰文悼念。

修建汪洋台:红色基因在此传承

吉山战斗发生后的1945年4月,泰山区地委、专署、军分区一致决定在吉山村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起初,军地代表挑选了几处地址,均不尽如人意。陶德合介绍道,当地百姓当时一致提议:拆掉龙王庙,建起汪洋台,把最好的地方留给革命烈士!

最终,怀着对烈士无比的崇敬与缅怀,吉山村人民将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了原龙王庙的旧址,汪洋等263位烈士的英名也都镌刻其上。廖容标、欧阳平、武中奇等党政领导分别题字纪念,并将钓鱼台改名为汪洋台。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抗日烈士纪念碑

1977年,茶业人民公社重修汪洋台,并为纪念碑增建了保护性凉亭。1999年,茶业口镇再次启动修缮工程,不仅在汪洋台西南侧50米处修建了抗日烈士纪念馆,还在墓地北侧山顶竖立起一座汪洋同志的汉白玉雕像。陶德合继续介绍,从公路北侧直达汪洋雕像,共砌筑了263级石阶,每一级台阶都代表一位在吉山战斗中牺牲的将士。行走在这条阶梯上,每一步都在提醒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永不遗忘。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汪洋雕像

从1992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保单位,到2020年入选山东省革命文化名录,汪洋台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缅怀。先烈的事迹,于此永存;红色的基因,在此传承。这座用英雄热血铸就的丰碑,必将在这片热土上,永放光芒。

血战吉山:宁死不做俘虏,263名将士殒身报国 | 山河铭记 烽火留声

汪洋台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吕高凡 摄像:冯松豪 剪辑:冯松豪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李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