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黄河对话王传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黄河记者:刘杰
关于推进乡村建设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详细的规划,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新一年,应怎样共绘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3月4日,新黄河全国两会会客厅邀请到来自乡村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交谈中,他告诉新黄河记者,随着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村风、民风。
王传喜所在的代村地处沂蒙山南延,属于革命老区。多年来,代村选择了一条新型的集体化道路,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合一,依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王传喜表示,代村发展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商贸,实现了三产并举。目前,村里已经培植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饰、教育培训、医疗康养、会展经济等一些优势产业。
2024年我们村集体各产业的产值达到了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了1.6亿元。王传喜不无欣喜地告诉新黄河记者,群众的收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群众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久前,代村还荣获了两项重要荣誉:山东省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和2024年度临沂网红打卡地。
作为一名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过去两年间,他提交了六份三农方面的提案。本次出席全国两会,王传喜依然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课题。
今年我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提出了提案。王传喜表示,随着农民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人居环境好了,产业不断发展,群众的收入也在逐步地增加。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在王传喜看来,人是需要一些精神食粮的。他建言,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引领农民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移风易俗,不断改善村风、民风,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他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氛围打造等多方面内容。以代村为例,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老年村民观看红色电影,组织不同群体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我们建设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展览馆、代村村史馆、戴家村阻击战群雕等文化宣传阵地,让文化宣传渗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此外,我们还建设了书房、报告厅,给广大村民群众提供了学习的场所。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王传喜看来,奋斗正当时。他介绍:我们代村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上了新项目,从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条上,再发展兰花产业。代村去年新建设了兰花雅集项目,规划占地500亩,计划投资5个亿。去年一期完成投资一亿元,建设了40栋兰花智能温室,配套建有兰花组培研发试验室、国兰文化馆等,全国各地38家兰花大户在这里安家落户。
今年2月中旬,兰陵县的兰花大集成功举办。代村还将再建兰花雅集项目二期,继续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打造兰花产业发展平台,做到联农、惠农、富农。王传喜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持续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才能为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摄影:王锋 摄像:张文龙 王春鹏 王广灿 剪辑:张文龙 校对:刘恬 王菲 编辑: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