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只是系统性纠错第一步 | 黄河时评

新黄河评论员:李明
沸沸扬扬的三河招牌禁用红蓝黑事件今天迎来了官方通报。
今天,河北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只是初步核查,但在通报中,调查组直接剑指当地市委主要负责人,处理了决策层,而没有像此前一些地区习以为常地只将执行端拉出来背锅。纠错严查的信号释放强烈,调查组还表态将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当地态度值得肯定。
但是,这则通报仍然没有直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被免职的市委主要负责人和禁用红蓝黑底色的具体关系究竟如何,尤其是那份被广为诟病的、本不具备行政强制力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何以堂而皇之地突破上位法,成为搅乱营商环境、干扰市场主体的权力背书,并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加码?对当地市场主体带来的干扰以及朝令夕改带来的经济损失又该如何解决?我们期待当地能直面这些更深一层的社会治理议题,而不只是止步于雷霆处理。
从此前的撬锁亮灯到如今的蜜雪失色,虽然针对的对象都是商户,但其中散发着一种让人不安的隐喻:今天可以是对市场主体的剥夺,明天是不是就会对社会自由空间造成干扰?
所以,当地市委主要负责人虽被免职,但继续解剖这只舆情的麻雀,主动揭短亮丑不是为了沦为舆论场的笑柄,相反,恰恰是维护法治政府应该的尊严,找回本不该被击穿的底线。
尤其是即便将过错都打包给市委主要负责人,体制内的监督、纠错机制何以失灵,面对商户的叫苦,媒体的追问,当地为何反应如此迟钝,甚至相关工作人员还反以为荣地硬怼,要反思的恐怕不只是这位被免职的官员,还有当地的权力运转体系。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在任期内,为一地的产业生态打下未来几年都可以赖以为生的根基,而一位不负责任的滥权者对当地营商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许长期都难以消除。但反过来说,如果当地有着清正的政治风气与工作作风,完全可以起到对领导者的纠错,而不是沦为决策层的表演工具。
过多的微观干预、层层加码、有错而不查、有过而不纠,比起某位负责人的有违公心,一地的政治环境的失守显然更可怕。而此次牌匾风波则是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外溢而已。在其他社会治理领域还有无此类问题,当地还需对镜自查。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个别地区透露出的公权力拟人化的倾向值得警惕。本该是造福于民的公权竟成了某些领导干部实现自己个人意志的工具,符不符合常理不重要,符合领导者个人的口味才重要,若属地的社会治理工作都朝着这个方向行进的话,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越努力,公众越倒霉。因此,所有掌握权力的人,无论是身居高位的一把手,还是直面基层的执法者,都必须明白——你的权力来自人民,你就要对人民负责。
相关新闻>>
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