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等四部门发文,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月21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行动方案》着眼于更好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类主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
《行动方案》提出,通过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强化金融对“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能力,形成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的金融体系,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围绕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便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行动方案》明确, 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和展业流程。支持银行落实外汇展业管理办法,实施外汇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再造,对企业进行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级并提供差异化、便利化金融服务。支持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试点银行在沪分行按新规定开展业务,支持更多在沪银行参与。建立试点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申述评议机制,支持银行就涉嫌违规行为进行申述,依托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开展评议,合理判定银行“尽职尽责”情况,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
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银行开展对个人与企业的数字身份跨境认证和电子识别,稳步扩大跨境收付业务中的数字化服务覆盖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等优化对客户电子单证、电子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审核,提升“精准画像”能力,提升对“走出去”企业跨境金融服务质量。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支持外汇交易中心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提供外汇流动性管理及兑换服务。
在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 开发多样化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
例如,支持外汇交易中心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外汇交易提供交易设施服务,完善“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货币外汇交易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外汇交易中心“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鼓励更多银行接入平台直接报价,便利各类企业开展外汇业务。鼓励银行积极拓展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推动企业增强汇率避险意识,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支持银行加大汇率避险产品开发力度,丰富人民币对外汇普通美式期权、欧式期权、亚式期权及其组合产品,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
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
《行动方案》明确, 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包括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开展贸易再融资业务、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等资金跨境融通等。
在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方面,《行动方案》提出, 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商业合理原则,通过“境外直贷”“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形式满足跨国公司境内外成员单位的融资需求。支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外保内贷”业务,归集境外成员单位资金并为其提供融资支持,便利企业集团境内外成员单位统筹开展境内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完善“玉兰债”发展监管制度,进一步丰富代理付息兑付、公司行为处理等增值服务。
《行动方案》还提出, 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比如,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支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在符合规定前提下合理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允许认购境内低风险等级(R2及以下)的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定期存款等短期现金管理产品,根据境外主基金开放特点认购境外现金管理产品。支持QDLP试点企业完成境内资金募集、基金设立后,按照境外主基金需求分批汇兑出境。支持拓展QDLP募资来源,探索募集本币、外币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