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GDP!这两城拉风,广州继续垫底

01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阵容
随着武汉4月29日递交一季度成绩单,GDP十强城市数据已全部出炉。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数据亮点梳理如下:
第一,以全国一季度GDP增速5.4%为分界线来看,GDP十强城市中,实际增速跑赢大盘的有三个,一个持平,六个跑输。
第二,从实际增速角度看,苏州与第二省会成都以6%的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并列第一。
第三,从增量角度来看,北京增量第一,深圳增量第二,杭州增量第三,三座城市一季度增量都在600亿之上。武汉、重庆增量垫底。
第四,从实际增速来看,第一省会广州继续垫底,且是十强中唯一一个增速低于4%的城市。
第五,从名义增速来看,杭州名义增速第一,是唯一一个名义增速超10%的城市,其次是苏州的9.85%,南京的8.24%。
名义增速最低的是重庆,只有3.92%。
这里解释一下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概念的差别。
名义增速是现价计算,简单理解就是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而实际增速则是扣除通胀或通缩因素的不变价格计算,这个计算方式我们普通人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布直接数据。
在过去通胀的年代里,名义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然而到如今,名义增速普遍低于实际增速。
这一点,在省市自治区的增速中更能体现。
了解了这一点,才能了解去年一些地区,GDP增量明明为负数,实际增速居然还能为正数。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02
成都、苏州并列第一
一季度的成都与苏州相当拉风,以超过大盘0.6个百分点的增速,并列领跑十强城市。
开门红的背后,是工业加持。
一季度苏州与成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十强城市第一、第二。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拆解来看,苏州方面:
一季度 制造业向高向新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7.5%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7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6% ,同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服务机器人、光伏电池、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传感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65.0% 、 40.6% 、 33.0% 、 75.9% 和 20.7% 。
作为工业第二城的苏州,的确太强悍了。
世人都知道苏州强,但苏州强在哪儿,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本号下面就一一揭晓。
第一,工业强,工业实力位居全国第二。
苏州的工业实力,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号称中国工业第二强市。
2023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上海。2024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017.41亿元,进一步甩开了上海。
制图 :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营业收入角度看,苏州同样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工业强的背后,最关键的是,苏州以新兴工业、民营工业为底色。
苏州统计局披露, 2024年民营工业产值达到2316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3% ,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此外,制造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26.3亿元 ,比上年增长7.7%,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1%和15.9%。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8.4%。集成电路、传感器、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0.1%、81.2%、11.1%。
第二,产业强,拥有全国第二多数量的千亿产业。
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苏州有11个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在千亿产业数量上,苏州甚至比深圳还要多,位居全国第二,千亿产业数量仅次于上海的13个。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这一产业上,苏州的实力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而且,目前全国各城市中,拥有万亿产业(单个产业非产业集群)的城市只有三个,深圳、苏州和东莞,且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三,手下的弟兄同样强悍。
苏州的工业强悍,是全方位的,市区工业强,代管的县级市工业更强。
根据江苏省公布的2024年统计年鉴来看,苏州市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大中型企业数量、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位居江苏十三座城市市区首位。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下辖的县级市,更是个顶个的厉害。
下辖的昆山常年霸榜中国第一县级市。此外,县级市前五中,有三个归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张家港、常熟)。
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工业实力,在江苏省各县中,同样属于一流地位。
根据江苏省公布的2024年统计年鉴显示,昆山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35.84亿元,这一数据超过了很多省会与首府城市。
无锡江阴排第二,苏州张家港、苏州常熟、无锡宜兴位居前五。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成都方面:
工业增加值增速能够位居十强第二,着实意外。但透过成都一季度的举动来看,又不意外。
成都官方披露, 今年一季度,成都全市引进重大项目331个,完成开门红进度的255%;总投资2959亿元,完成开门红进度的153%。 具体到产业集群,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被强势挖潜, 引进重大项目89个,协议总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242%、166% 。
这些数据,最终拉动了工业投资大幅增加。
成都统计局披露: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2.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3.0%。
对工业的注重,尤其对新质生产力的聚焦,让成都一季度的工业表现亮眼。
整个一季度,成都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智能手表产量分别增长4.1倍、100.3%、90.8%。
除了工业,一季度成都的消费也强势崛起。
2025开年,杭州与成都均成为了顶流,前者凭借deepseek与宇树科技出圈,而后者则与哪吒2深度绑定。
今年最热的文化话题,莫过于“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血冲榜。截至4月22日,该电影总票房已破157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
文化成为了成都的流量密码,让这座西部的消费中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达到2732.7亿元,同比增长6%,领跑万亿消费城市。
成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3年突破万亿,苏州则在去年突破万亿,目前消费总额超万亿的有六个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今年一季度,成都消费增速6%,跑赢了全国大盘1.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上海、北京消费则在下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左手工业、右手消费,或者说左手工作、右手生活,成为助力成都一季度GDP增速领跑的羽翼。
03
广州,继续垫底
水逆的广州,仍在水逆。
2024年,水逆周期贯穿了广州全年。
2024年一季度,广州GDP增速3.6%,位居十强城市倒数第一。
2024上半年,广州GDP增速2.5%,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倒数第一。
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2%,增量只有380.11亿元,增量增速在十强阵容中均倒数第一。
2024全年,仍没有摆脱。GDP增速2.1%,增量308.94亿元,在十强城市中,仍是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州的水逆,是工业失速的结果。
从广州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
2024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
上半年,广州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就已经下降了0.8%。前三季度下降2.2%。
从趋势可以看到,广州的工业颓势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在加重。
这一工业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同样位居倒数第一,且是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的城市。
广州工业增加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产业下滑之故。
从工业总产值角度来看,广州的汽车工业占其工业总产值25.3%,是广州的当家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州市统计局
而这个当家产业,如今出现了困局。
2024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6.4%。前三季度,下降速度进一步扩大: 重点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
去年全年,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广州汽车工业下滑,在于其生产、销售双杀。
回看过去几年,广州的汽车产量已经连续四年增长,2023年产量317.92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州市统计局
然而,进入2024年,产量和销量同时下滑,且丢掉了汽车第一城宝座。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年广州全年汽车产量253.98万辆,同比下跌了20%。
来源:广州统计局
此外,去年全年广州的汽车制造业总产值5054.3亿元,同比下跌了18.2%
来源:广州统计局
广州的当家企业广汽集团,其披露的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显示: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下降了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了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了221.8%;营业收入下降了17.05%。
来源:广汽财报
进入2025年,广州的汽车工业,跌势依旧。广州统计局披露的2025年数据显示: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三大支柱产业中,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6.5%。
一季度,规上工业零增长,在十强城市中增速垫底。一季度,广州的汽车工业 同比仍下降6.4%。
一季度,广州汽车产量53.04万辆,同比减少7.6%。
来源:广州统计局
不过,好消息是,广州3月份单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11.5%。3月份单月汽车产量24.22万辆,同比增长了14.2%。
这份势头能否延续,决定了广州的经济能否成功走出水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