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千万存款换名企实习?如此“资源置换”有违公平

访客 2025-05-27 15:08:49 84145
千万存款换名企实习?如此“资源置换”有违公平摘要: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推出一项实习计划,可以为客户子女提供知名企业实习机会,其中不乏摩根大通、中金资本、谷...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推出一项实习计划,可以为客户子女提供知名企业实习机会,其中不乏摩根大通、中金资本、谷歌、微软等,条件是非私行客户新增资金1000万元以上,存量私行客户新增资金500万元以上,并且要求实习期内资金不得转移。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这个项目叫2025菁英实习计划,声称为高净值客户子女量身打造实践机会,话语满满一种精英味。银行方也不否认,称确实有上述实习计划,该活动有40个名额,报名已于上周结束。

千万存款换名企实习?如此“资源置换”有违公平

但这可能也让一些家里拿不出千万存款的普通家长感到有点丧气。实习不仅是技能的练兵场,更是就业的起跑线,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真可以被特殊群体用来搞资源置换吗?

平心而论,一些高净值圈层彼此关照的现象,很多人或许也有所耳闻。就像有金融人士所说,私行给客户子女提供实习机会的现象比较常见,是私行维系大客户关系的方式之一。不过,此前这多少还属于见不得光的私下操作,现在却给人无所顾忌的观感。

哪怕这只是某种行业潜规则,依然有悖于常识。如果安排实习的岗位是国企或是事业单位,就有违规之嫌。这些地方,无论求职还是实习,理当遵循公开公正的程序,这是其属性特征所决定的,不能沦为关照某些群体的私享资源。

而即便是民企、外企,这种直推实习也很难说不会藏有阴暗的角落。比如某互联网大厂曾发布2021年反舞弊通报,在披露的案例中,有5例就是公司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招募实习生进行虚假实习并分得费用的案例;该公司还称所有实习岗位均不存在收费的情况,并且对此类行为严令禁止。

这种有钱人子女就能优先实习,之所以让人感到异样,也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就是因为它违背基本的公平逻辑。机构的人才选拔,哪怕是实习,也应该遵循唯才是举、公开公平的原则。

还有法律人士质疑实习期内资金不得转移是否合规,称该条件限制了储户的取款自由,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实际是变相冻结储户的银行资金。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点也不让人意外——有一个违背常理的好处,就必然对应更多违背常理的代价,更透露出某种交易的味道。

当然,这个菁英实习计划究竟成色几何,究竟是否如宣称的那般神通广大,可以让客户子女顺利进入一众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实习,还有待观察。此前有银行机构推出所谓实习营,但细究内容发现,不过是数天的企业参观,含金量并不高。

银行所谓的菁英实习计划,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是否涉及对教育和就业公平的损害?舆论也不妨保持关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广告确实冲击了很多人的朴素认知,受到舆论的关注也就不意外了。

编辑:李明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