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尔线程冲刺“国产GPU第一股”

成立仅五年的“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正以国产全功能GPU技术填补AI算力市场空白。
2025年6月30日晚,上交所官网披露,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受理。这家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的国产GPU企业计划募资80亿元,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首家以全功能GPU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公司。
从启动辅导到IPO获受理,摩尔线程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公司于2024年11月12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2025年6月18日完成“辅导验收”,12天后即获交易所受理,推进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摩尔线程此次募资规模高达80亿元,有望成为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规模最大的IPO申请。这一数字相当于A股上半年51只新股募资总额的五分之一,更是年内最大IPO中策橡胶(募资40.66亿元)的近两倍。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计划发行不低于4444.75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资金将用于三个核心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产全功能GPU
摩尔线程的核心竞争力与其创始人背景密切相关,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达15年,主导开拓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生态系统。2020年离职创立摩尔线程后,他迅速组建了一支来自英伟达、英特尔、微软等巨头的技术团队。目前,公司产品布局覆盖消费级显卡(如MTT S80)、专业计算卡(MTT S4000)及智算集群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唯一在B端和C端市场同步发力的GPU企业。
在成立的五年间,摩尔线程实现四大技术突破:1、全功能GPU架构,自研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及物理仿真四大引擎,支持多元计算负载;2、千卡集群能力,推出夸娥(KUAE)智算集群解决方案,单集群算力可达万P级,模型算力利用率(MFU)达60%;3、生态兼容性,通过Musify工具实现CUDA代码自动迁移,兼容PyTorch/TensorFlow主流框架,降低开发者迁移门槛;4、专利积累,截至2024年10月,获425项授权专利,覆盖GPU架构设计、AI应用等关键技术,位居国内GPU企业首位。
在技术验证方面,摩尔线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智谱AI合作的测试显示,其GPU在推理场景性能优于英伟达RTX 3090,多batch处理优于RTX 4090;夸娥千卡集群训练精度与英伟达A100集群误差小于1%,性能扩展系数超90%。
卡位AI算力爆发
摩尔线程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展现出一条高研发投入下的增长轨迹。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8.44%;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亏损幅度持续收窄;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9亿元,研发费用率降至309.88%,但仍处于高位。招股书明确提示,公司从产品开发、产品性能不断完善到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进而产生持续稳定的利润需要一定时间,上市后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现金分红。
摩尔线程上市进程恰逢关键产业窗口期,在美国芯片出口管制背景下,英伟达、AMD等企业的高端AI芯片在华供应受限,而中国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激增。IDC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市场需求巨大,国产AI芯片突围势在必行。
业内专家认为,张建中团队凭借对GPU技术的深刻理解,在5年内完成4代产品迭代,构建起覆盖千余家合作伙伴的生态网络。若能成功登陆科创板,摩尔线程将成为观察国产高端芯片技术突围与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坐标。随着招股书披露,这家承载市场期待的“中国版英伟达”,正将国产GPU的竞速赛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