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财报“难产” 天茂集团沉浮录

访客 2025-07-14 15:25:12 69029
财报“难产” 天茂集团沉浮录摘要: 来源:铑财研究院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停牌近两个月后,天茂集团7月8日开市复牌,但相应考验似乎刚刚开始。截止7月11日,公...

来源:铑财研究院

财报“难产” 天茂集团沉浮录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停牌近两个月后,天茂集团7月8日开市复牌,但相应考验似乎刚刚开始。

截止7月11日,公司股价已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滑,最新收盘价2.23元较停牌前的2.74元累缩18.6%,市值已不足110亿元。

2025年4月29日,天茂集团发布一纸公告,原定当日披露的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因“信息需补充”延期,引发轩然大波。5月5日晚,公司再度公告将于5月6日开市起停牌。次日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6日晚,公司公告称,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依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7月8日股票简称由“天茂集团”变更为“*ST天茂”。

遥想2015年,公司股价一度飙升至16.97元高位。此后开始震荡下滑,2016年回落至10元以下,2021年起长期低于5元。目前最新股价较高点缩水超八成%。十年间,公司从高光走向退市边缘,不禁令人唏嘘。

面对退市风险警示,天茂表示,目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华瑞保险均经营正常,公司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仍在进一步核实、补充完善中。会尽最大努力加强与各方沟通,尽快完成披露。

何以财报“难产”?卡壳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又该如何摆脱当前困境?

1

"利润奶牛"风光不再

LAOCAI

能够肯定的是,近两年来公司业绩表现不讨喜。

据预告显示,2024年*ST天茂预计营收400亿元至430亿元,归母净利-5亿元至-7.5亿元,扣非净利-5.03亿元至-7.53亿元。

拉长时间线,2020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412亿元、495.8亿元、496.2亿元、497亿元,对应增速-17.91%、20.35%、0.07%、0.17%;归母净利润5.803亿元、4.707亿元、2.741亿元、-6.518亿元,对应增速-67.32%、-18.88%、-41.78%、-337.82%;扣非净利4.376亿元、4.486亿元、2.559亿元、-6.48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60.09%、2.52%、-42.95%、-353.27%。营收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大幅放缓,盈利能力则持续震荡下行,若按2024年预告,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

财报显示,*ST天茂母公司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9.99%。

以2024半年报为例,天茂集团营收290.58亿元,其中国华人寿贡献28 9.44亿元,占比99.61%;截至半年末,国华人寿总资产2715.99亿元,占集团总资产97.59%。换言之,国华人寿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天茂集团业绩表现。

2014年至2019年期间,国华人寿堪称天茂集团“利润奶牛”,净利从2014年的14.26亿元增至2019年的22.16亿元。2019年,国华人寿营收48 9.78亿元,占天茂集团总收入97.58%。同年,天茂集团曾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等方式吸收合并国华人寿,意图打造A股第六家上市险企。然最终计划于2020年终止。

也是这一年,国华人寿业绩开始反转变脸,净利润降至11.1亿元,2022年仅4.84亿元。2023年,国华人寿首次出现亏损,亏额11.55亿元。

2025年1月11日,天茂集团披露了国华人寿2024年度保费收入情况: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46.39亿元,同比下降14.21%。2025年一季度为115.93亿元,同比下降近24%。且随着各大保险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已基本明朗。然国华人寿该报告却迟迟未公布。

从其在中国货币网发布的三季报看,已有不小经营压力。保险业务收入306.14亿元,同比下降12.43%;归母净利亏损6.71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好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84.7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2.75%,较上季度均略有可喜提升,可仍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至2023年退保金分别为303.59亿元、303.37亿元和206.01亿元,分别占当期保险业务收入的79.61%、80.21%和51.02%,三年累计退保金额超800亿元。

2024年前三个季度,国华人寿退保金尽管同比下降73.78%,降至49.94亿元,然受到产品到期以及满期给付增加等情况影响,赔付支出却同比增长1619.92%,达到218.22亿元。

也基于此,外界普遍认为,*ST天茂业绩披露受阻,或与核心子公司国华人寿近年经营状况恶化有关。

2

从房地产到炒股

LAOCAI

业绩颓态,与曾经的房地产领域高调布局形成反差。近年来,通过天茂集团及其核心子公司国华人寿,实控人刘益谦在房地产领域频繁出手,布局广泛。

如2017年,国华人寿与中国金茂联手,以41.24亿元高价拿下上海北外滩一块优质地块。然项目一度进展不顺利。据经理人杂志,2020年,国华人寿以11.91亿元收购中国金茂所持项目全部股份。为了盘活、国华人寿向上海坤茂置业有限公司(孙公司)借款13.6亿。

2021年再次向上海坤茂提供总额不超18亿的财务借款,实际发生借款2.06亿。2023年该地块上建成的上海国华金融中心正式启用,国华人寿总部也迁至该中心。该项目的开发建设,由宸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宸嘉发展”)全程代建管理。

据华夏时报,近年来国华人寿陆续将多个地产项目转让给宸嘉发展,双方在地产领域合作较为紧密。如2019年,深圳福晟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时,国华人寿旗下的上海霁达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接盘了深圳福晟地产65%股权,之后上海霁达将股权转让给宸嘉发展。2022年,国华人寿投资7亿元建设的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作为国华人寿首家旗舰康养社区,其代建管理方也是宸嘉发展。国华人寿旗下的武汉长江新城康养综合体项目,同样由宸嘉发展负责代建管理。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当前房地产业面临调整的背景下,可能成为国华人寿业绩波动的一个外部因素。

此外,国华人寿一度还以“爱炒股”闻名。2023年报显示,截至当年末,国华人寿投资资产规模2668.19亿元,较上年增加6.67%,约占总资产90.39%。其中,基金、股票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6.59%、57.33%和73.96%。

然也是2023年,国华人寿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计75.66亿元,同比下降24.3%。年报中将亏损原因归结为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致使增加计提准备金,以及当年投资收益减少。

结合上述房地产表现,是否在为往期“不务正业”的后遗症买单,值得企业审视反思。

3

资本大佬浮沉

LAOCAI

无论天茂集团,还是国华人寿,刘益谦都是关键先生,其在资本市场素有威名。早在2002年12月,新理益集团以1.4亿元收购湖北百科药业(天茂集团前身)1.2亿股国有法人股,每股成本1.17元。加上此前收购的8.97%股权,新理益集团以28.97%的持股比成为第一大股东。刘益谦随后担任天茂集团董事长。

2015年,天茂集团向新理益集团、刘益谦、王薇合计发行29亿股,每股发行价3.39元,募资98.5亿元。其中,72.4亿元用于收购国华人寿43.86%股权,将持股比增至51%;同时向国华人寿增资25.5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定增完成后,刘益谦家族持股比进一步提升。

2016年3月,天茂集团完成上一轮定增后,随即策划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增计划。该计划于2017年实施,天茂集团完成48.4亿元的非公开发行,每股发行价7.11元,较刘益谦家族2015年的定增价翻倍不止。通过两次定增,刘益谦家族持股比达65.45%。

2025年5月5日晚,天茂集团公告称,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36 49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0.7386%。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与最低成交价均为2.74元/股,成交总金额约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完成此次回购注销后,天茂集团总股本将从49.41亿股缩至49.04亿股,降幅0.75%。股本结构也将相应调整:无限售流通股占比将从92.14%微降至92.09%,限售股比则从7.86%提至7.91%。经过股权穿透后,刘益谦家族对天茂集团的股权持有比超六成。如果按照天茂最新110亿元市值计算,刘益谦家族持股市值约70亿元,已低于当年入股成本。

2015年至2023年间,天茂集团累计分红16亿元。按刘益谦家族六成以上的持股比例计算,预计可获得分红约10亿元。加上目前的持股市值,刘益谦家族仅能勉强保本。如果后续股价继续下探,则将面临亏损风险。

烦恼不止在天茂集团。2015年,刘益谦为拓展金融领域布局,旗下新理益集团投入100亿元,受让了长江证券原第一大股东所持14.72%的股权,跻身第一大股东。之后继续增持。如2020年7月,新理益集团增持5563.28万股长江证券股份,所耗资金保守估计超3亿元。

而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长江证券股价7.23元。新理益集团所持14.8 9%的股权市值大约60亿元。较最初百亿投资浮亏约四成。且伴随2024年退居第二大股东,公司话语权有所削弱。

值得一提的是,刘益谦还是知名艺术品收藏家,一直“买多卖少”。但从2023下半年开始,释出其与妻子王薇所持有的部分艺术品。由此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割肉离场”,刘益谦“资金链紧张”说法随之流出。不过也有舆论认为,艺术品收藏除了爱好也具投资功能,有买有卖很常见,刘益谦夫妇通过艺术品市场拍卖的藏品应不到其收藏总量1%。

孰是孰非,不做评价,等待时间作答。能肯定的是,当下天茂集团的退市危机来得颇为突然,也让资本大佬刘益谦置于聚光灯下。所有一切疑问,或许要等待证监会的调查结果。

4

顺势而为、脱胎换骨

LAOCAI

根本而言,业绩是股价的第一支点。想要摆脱当下困局,还需潜下心来改善业务盘。

上述到行业视角,国华人寿现状并非个例,凸显了中小型险企特定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挑战。如何保持战略定力、打磨业务专业性、特色化,继而从粗放增长向高质量、精细化转变,这是一个严肃考题。

好在,国华人寿也有一定的市场积累、并在持续自我改进。据官网介绍,已形成了以银行保险和互联网渠道为主,辅以其他渠道的差异化经营格局。公司表示,将保持适度的业务规模,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稳步推进资产负债匹配,强化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在确保保费收入基本稳定的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业务节奏和结构,重点发展长期价值型和风险保障型业务。

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增长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天茂集团表示国华人寿正稳步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持续开发高质量的养老保险产品,致力打造“保障+服务”的综合养老生态体系。2024年10月,国华人寿旗下首个高端康养项目——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养老金融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2024年末,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服务。

种种而观,国华人寿正在聚焦主业、优化升级业务渠道,打磨特色竞争力、开拓新增曲线。身处至暗的天茂集团,依然不缺反转乃至逆袭的可能性。

只是,这个过程难一蹴而就,阵痛期有多长、最终扭亏胜算多大,取决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科技赋能、合作协同的效率、质量、精准度。

一句话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体、锚定主业、坚定初心。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贵在与趋势为伍,顺势而为。高质量发展大旗昭昭,新周期新常态下往期的挣快钱、快挣钱、短利思维已没有了市场。个中打法取舍,考验刘益谦的耐心勇气、脱胎换骨的大智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