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10年撑起山东“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大显身手 | 黄河时评

新黄河评论员:黄敏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抓民营经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信号强烈。其实,从经济贡献看,无论对我国还是对山东而言,民营经济都举足轻重。因此,民营经济能否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关乎发展大局。
提到民营经济,人们常用56789形容其重要性——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这种经济发展的共性同样在山东显现。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山东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均在50%以上。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449.7万家,占市场主体的98.9%。2023年,山东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4万亿元,占全省GDP51.5%;民营企业税收占比达64.83%,吸纳就业人口占比达80%以上。2024年1—9月,山东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6241.4亿元,占GDP比重50.3%。
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连续10年撑起山东半壁江山。
如此数据背后,是山东民营经济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的拼搏进取、逐浪科技前沿的创新求索。
近5年来,中国民企500强中鲁企占比基本稳定在10%左右。2024年,魏桥集团、信发集团等50家山东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保持全国第三位。仅从这份榜单看,山东民企做大做强的脚步从未停歇。
以魏桥集团为例,其已闯入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前十,近3年营收持续攀升。已将纺织、铝规模做成世界第一,其前行的步伐仍在加快。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此前表示,未来三年,魏桥计划新增投资600亿元以上,重点在延链条、强科创、优生态、促开放等方面加力提速,为全省培育新质生产力勇挑大梁。
经济发展是场马拉松,在这场持久赛中,山东民营经济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有的民企更是手握多个世界冠军。比如,经过近30年发展,豪迈集团从资产100万元,负债96%,仅有504平方米厂房、十几台旧设备、34名职工的机修车间,变身手握轮胎模具、气门芯、绕管换热器、碳化硅换热器、连续流装备等多个领域隐形冠军的国际化集团公司。
截至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绝大多数为民企。山东有效期内9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含青岛)中,民营企业达831家,占比85.67%。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山东民营经济的含金量由此可见一斑。
爱拼才会赢。当我们为民营企业突破一个个卡脖子技术喝彩时,也被企业苦心孤诣的执着与不服输、敢投入的魄力所深深折服。渔竿大王光威集团为突破碳纤维技术,最高峰贷款达27亿元,当时不仅看不到回头钱,甚至把做渔具挣的辛苦钱也都投入进去。面对这种困境,光威集团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改变世界碳纤维格局,威海也因此正崛起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
在全球科技浪潮奔涌之际,山东民营企业持续大显身手——晶正电子解决国外5G芯片材料卡脖子问题并且第一个实现产业规模化;恒信集团攻克新型炭材料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山东登海种业掌舵人李登海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打破全国和世界玉米高产纪录……
山东庞大的民营市场主体,正涌现生生不息的内驱力、创新力,努力在山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挑大梁。
随着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希望的种子正萌发。山东正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将激发更大发展合力。在山东冲刺GDP10万亿元的征途中,山东民营经济展现更强的活力,正奋力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中搏出更大天地。
编辑:俞丹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