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东鹏饮料上半年首破百亿新高,预增35%-37%,这只消费“白马”越跑越疯了?

访客 2025-07-17 15:30:11 78637
东鹏饮料上半年首破百亿新高,预增35%-37%,这只消费“白马”越跑越疯了?摘要: 赴港上市工作推进4个月之际,东鹏饮料先交出一份半年度预报,整体高增长势能依旧充足,公司预计上半年营收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同...

赴港上市工作推进4个月之际,东鹏饮料先交出一份半年度预报,整体高增长势能依旧充足,公司预计上半年营收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35.0%~37.7%至106.3-108.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步预计增33.5%~41.6%、扣非归母净利润也预计同比增30.1%~38.3%。

东鹏饮料上半年首破百亿新高,预增35%-37%,这只消费“白马”越跑越疯了?

作为一家处在上行周期的饮品消费企业,市场更多将东鹏饮料定义为一家同时兼备确定性和成长性的白马股。

得益于持续强劲的业绩表现,2024年至今的这一年半中,其总市值最多翻了1.5倍有余,并创下了超1700亿新高。在这期间,公司还宣布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可见市场对其成长力确实是认可的。

高基数上再增35%-37%!

按照这份业绩预告,东鹏饮料在高基数上继续释放高增长势能,也再次印证了其作为白马股的“增长确定性”。

对比2024年同期78.7亿元营收,2025H1营收增量达27.6-29.7亿元,对应增幅为35.01%到37.68%,预计将再次刷新历史同期最高规模,为106.3-108.4亿元;其中,第二单季度预计同比增长31.7%-36.5%至57.8-59.9亿元。

拆解增长动能,“全国化扩张”“冰冻化深耕”“新品放量”三大引擎尤为关键。

东鹏饮料在报告中强调,2025年公司始终以“动销指导相关的经营活动”作为公司的明确共识,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继续加强冰冻化建设。

首先是“全国化战略”的深化。东鹏饮料自2020年起推动“从区域到全国”的渠道下沉,2024年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地级市覆盖率已达100%,活跃终端网点近400万家,覆盖便利店、商超、社区店等多元场景。其中,三四线城市收入占比超60%。

2025H1,这一进程继续推进:通过精细化对“深度分销+数智化运营”渠道体系的管理,核心市场(如广东)以外的收入占比提升至76.8%,较2024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华北区域在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67%,占比提升至15.4%,释放强大增长动能。预计去年3月开工的“北上”新支点——天津生产基地将继续提供长期支撑。

其次是“冰冻化建设”的红利释放。全国性渠道基建持续优化后,“冰柜投放”成为东鹏饮料提升终端动销的核心抓手,2024年冰柜累计投放数量超过30万台,预计2025年将继续投放10-20万个,尽量覆盖全国所有有效售点。

冰冻化率的提升直接拉动终端曝光率和销量。据悉,2024年东鹏饮料的单点产出增长了25%,动销效率显著提升,其中特饮在全国化和冰冻化助力下预计Q2继续保持20%左右高增;而今年2月新推的果汁茶新品,渠道反馈目前铺货网点近200万个,日销持续爬坡、逐步贡献销售增量。

最终这些基建建设都为了打造“新品矩阵”,贡献增量。2025H1以补水啦为代表的电解质水、以果之茶为代表的无糖茶等新品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其中,补水啦Q1收入同比增长261%至5.7亿元,Q2得益于网点规模的持续扩张延续高增态势,期间还在6月推出无糖系列,并新增0糖柠檬口味;

2月新上市的果之茶则在“1元乐享”策略中初步释放出了大单品的潜质,按国泰君安测算,1L装果之茶在上市次月日销售峰值达3.5万箱,当月销售额破7000万元,这进一步验证其“渠道—冰柜—大单品”的有效商业能力,打消了一大半市场对其“单一大单品依赖”的顾虑。

截至目前,东鹏饮料已形成覆盖茶饮、电解质饮料和能量饮料等多品类多口味的无糖产品矩阵,这都将是其在健康饮食大趋势中增长的储备力量。

问鼎力推股榜首:盈利韧性获机构集体力挺

盈利的增长力度整体是很有韧性的。

按初步测算,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1-24.5亿元,同比增长33.5%-41.6%,增速略好于同期收入;其中,第二单季度增速出现过放缓,同比增幅为24.6%-37.8%,扣非增幅为16.5%-29.5%。

这背后是企业在构建更多的产品增长线时必要的投入——受费投季度性扰动,比如冰柜费用在Q2集中投放,以及新品占比提升对整体利润率有所拖累,东鹏饮料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出现短期波动。

但中期维度下,冰冻化投入将持续提升企业单店卖力,利好中长期平台化扩张。

因为深入细究可发现,东鹏饮料的高增长,并不是简单的“行业风口”或“渠道红利”能概括的。利用特饮大单品在前期构筑的深厚产品市场底色,建设“产品-渠道-供应链”的系统化能力才是其更深层的竞争力,并构成了企业区别于竞品的核心护城河。

在产品端,东鹏饮料践行“大单品+新品”的双轮策略:王牌产品东鹏特饮从曾经精准对焦价格敏感消费者到加速年轻化,向上拓宽市场天花板。即以显微镜式解构Z世代消费心理,结合在体育竞技和电竞游戏的场景营销,加速实现“去中心化”的圈层生态渗透。2024年该单品稳居能量饮料单品销量榜首,销售量占比由43.0%提升至47.9%。

新品则围绕“健康化、场景化”迭代——补水啦瞄准运动补水场景,添加电解质并降低糖分,2年便成为“十亿级单品”;果之茶聚焦“轻负担茶饮”,这种“精准定位+快速复制”的产品策略,使东鹏既能守住基本盘,又能持续拓展增量。

它要做的一直是“功能饮料平台型企业”,而非“东鹏特饮专属公司”。据悉,后续其还计划推出草本茶、植物饮料等主打健康的新产品。

在渠道端,其“深度分销+数字化运营”能力堪称行业标杆。不同于部分饮料企业依赖经销商的“松散模式”,东鹏建立了“总部-区域-经销商-终端”的四级管控体系,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动销数据,动态调整库存与促销策略。再配上全国40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门店和超3000家经销商渠道网络的支持,这种“强管控+高周转”的渠道模式,既降低了渠道成本,也确保了长期利润的稳定性。

在供应链端,“规模效应+成本管控”能力则支撑了其盈利质量的持续优化。截至去年底,东鹏饮料在全国布局了13座生产基地,分布地包括广东、广西、天津、云南等区域经济带,形成了“东西联动、南北贯通”的产能矩阵,最终这一布局也能即时响应其市场计划的调整。

市场反响上,券商机构对东鹏饮料的力挺早已暗含了对其稳健性与长期成长性的认可。据统计,近一月包括华安证券、华鑫证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等6家券商纷纷发布最新研报表示继续关注,且东鹏饮料位居7月1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是名副其实的“人气王”。

图源:证券之星

全国化的下一步:全球化,出海逻辑已在强化

当然,成为“人气王”也缘于其还有更大的成长预期——东鹏饮料的野心,早已不限于中国市场。

3月启动的赴港上市计划,就是其全球化战略即将加速的征兆。

不同于其它偏中式的食饮产品或企业出海,功能性饮料的消费教育工作在全球大市场已经铺垫,覆盖了一定范畴。

据海外调研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功能饮料(狭义上)市场规模达463.8亿美元,同比增长6.3%。而中国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零售额计算规模约1665元人民币(预计2024-2029年CAGR为8.3%),这意味海外的体量并不弱于国内,且待挖掘的人口基数庞大。

东鹏饮料或许将是催化全球功能饮料市场扩容的核心力量之一。

目前,东鹏已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海南、昆明生产基地正面向东南亚市场,海外建厂或许应该会逐步跟上来。

当然,全球化并非坦途,毕竟对外在泰国起家的红牛早已盘踞海外多年,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同时,对内新品培育需要持续投入,而原材料价格波动也可能挤压利润。

比较确定的是,东鹏饮料已通过长协价锁定成本、开发植物基替代原料等方式应对,其2024年毛利率稳定在44%以上,就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体现。

且按照其规划,此番赴港上市的募资既是资本的"输血",更是品牌力的"升维"——实现从"中国制造"的功能饮料制造商向"中国品牌"的全球规则参与者转型。

来源:松果财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