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新好丽友的山姆到底得罪谁了?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零售市场谁是最火的?相信山姆肯定是当仁不让,不过这次不是山姆又有啥爆品出现了,而是山姆上新了以好丽友为代表的一众新品,然而这次的新品却引发了众怒,一大批会员对山姆是口诛笔伐,让人不禁想问这上新了好丽友的山姆到底得罪谁了?
一、山姆上新了好丽友?
据南方网的报道,近期,山姆会员商店因选品策略调整陷入舆论热议。其下架多款高回购率、高性价比商品,转而引入部分大众品牌商品的举措,引发会员广泛不满,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我们每年支付260元会员费,若买到的是家门口超市就能买到的商品,会员费的价值何在?”一位山姆会员向记者表示,此前常购买的杨枝甘露、焦糖饼干千层等特色商品已下架。
7月15日,记者在山姆会员商店App查询发现,上述热销商品确已无法检索;此前引发争议的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等产品也已下架。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山姆全国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将消费者意见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将在选品方面尽力提升商品品质。但这一回应未能完全打消网友疑虑,有会员向山姆总部致信反馈选品问题,相关帖子评论量近千条。
该会员在信中提到,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食品安全标准与产品差异化,若逐渐与普通超市同质化,公众将逐渐失去信任。信中指出,当前部分低毛利、性价比高的商品被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在普通超市即可购买的品牌,“产品品质与价格已难以令人满意”。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包括盐津铺子、甘源食品、有友食品、洽洽食品在内的多家头部休闲零食品牌陆续进驻山姆。
二、山姆的新品为啥会引众怒?
面对着山姆会员店此次巨大的市场争议,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山姆到底是为什么引发了众怒?
首先,山姆的会员制模式让其对品质已经有了一种默认背书。山姆会员店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其高端的市场形象和优质的会员服务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这种策略让其在进入中国之后也备受市场关注,其较高的会员门槛不仅筛选了目标客户群体,还为山姆奠定了一个高端的品牌定位。山姆通过精心挑选的自营商品和独特的购物体验,成功构建了一个高端、优质的消费者认知。这种认知不仅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选品策略和差异化的价值主张上。
再从会员制的模式来看,山姆的会员制模式要求消费者支付一定的年费,以换取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山姆能够持续提供高质价比的商品,满足会员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然而,这种模式也意味着山姆必须不断维护其高端形象,确保会员感受到物有所值,这才是山姆真正的价值与竞争力所在,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山姆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必须要有真正的高品质商品所在。
其次,山姆此次的策略其实打击到了消费者信任。山姆一直以来的成功,离不开它构建的“高端会员专属购物平台”的品牌定位。而此次引入大众品牌并下架部分特色产品,无疑是在动摇这一根基。一方面,引入大众品牌,看似扩张,实则稀释品牌价值。表面上看,引入好丽友、卫龙等品牌有助于扩大客群基础,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进入山姆体系。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可能稀释山姆原有的高端属性,削弱其“独特性”优势。消费者开始质疑:山姆还是那个“山姆”吗?如果连大众品牌都能随意上架,那它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这无疑对于山姆来说是有些得不偿失的。
另一方面,下架特色产品,动摇会员信任基石。太阳饼、蛋黄酥、米布丁等商品虽然不是国际大牌,但却是山姆自有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复购率,还承载着消费者对山姆“好吃、特别、有调性”的情感认同。如今这些商品被下架,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休闲零食品牌,无疑让消费者觉得山姆正在“去个性化”,逐渐向普通商超靠拢,山姆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区别于别的商超的优势,自有品牌商品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放弃这种商品优势反而是最大的问题。
第三,山姆的护城河信任危机才是重点。山姆最核心的护城河,就是它的选品能力。它并非只是卖货,而是通过专业的采购团队、供应链能力和数据分析,筛选出真正“值得买”的商品,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会员制度正是建立在这种“专业推荐+稀缺资源”基础上的。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众品牌进入货架,山姆的“严选”标签正在模糊。消费者开始怀疑:是不是为了追求短期销量增长,山姆降低了选品标准?是不是山姆也开始“妥协”,为了流量牺牲了品质?
一旦这种信任危机蔓延开来,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会员制度的本质是“预付费+承诺式服务”,消费者花钱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未来持续获得优质产品的信心。如果这个信心崩塌,会员续费率下降,山姆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也将面临根本性挑战,这也许是山姆当前的选品负责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第四,追本溯源才是山姆最该考虑的事情。会员制零售的核心从来不是 “卖商品”,而是 “卖信任”。付费会员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对品牌 “说到做到” 的笃定。当山姆一边用 “全球严选” 吸引会员,一边却让争议品牌上架;一边承诺 “品质第一”,一边将普通品牌名称改成拼音 “伪装” 销售,这种言行不一的后果,远比短期业绩波动更严重 —— 它会让会员重新计算 “付费是否值得”,而这恰恰是会员制模式不容触碰的生死线。
对于山姆而言,当务之急不是纠结是否下架某款商品,而是重新锚定品牌承诺与用户预期的平衡点。毕竟,会员费的本质是 “信任预付款”,消费者愿意提前付费,是相信品牌能持续兑现价值。在规模扩张与品质坚守之间找到节奏,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守住底线,才能让 “山姆严选” 的标签重新发光。否则,当会员们觉得 “山姆和普通超市没两样” 时,山姆真正的危机就不远了。
山姆的危机也给所有的会员制商超敲响了警钟,作为会员制商超到底该怎么选品,这远比其他超市企业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