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房地产,走向越来越清晰了

访客 2025-07-18 21:47:58 36398
房地产,走向越来越清晰了摘要: 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从数据可见,上半年经济顶住严峻的压力,总体实现平稳增长,最终GDP同比增长5.3%。眼看宏观经济表现提振,但楼市的表现...

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

房地产,走向越来越清晰了

从数据可见,上半年经济顶住严峻的压力,总体实现平稳增长,最终GDP同比增长5.3%。

眼看宏观经济表现提振,但楼市的表现却不尽如意。

据统计,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而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3.5%和5.5%。

个中原因,主要是926楼市的刺激效应减弱,在内部政策短期进入空窗期,叠加外部环境风险并未解除的前提下,市场回温当然没有如期而至。

虽说楼市数据已成过去,但每次的阶段行情往往会透露玄机,我们需要的是在变化中洞察趋势,及时调整策略。

接下来就和大家解读一下。

市场高度分化已成定局,两大托手稳住市场局面

上半年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局部还是维持较高的热度,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已逐步和低能级城市拉开差距。

比如在成交量上,一线城市保持5-15%的增长幅度。个别新一线城市如成都,上半年卖房都超过了17万套,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全国销量冠军。

在价格上,这些高量级的城市更是保持较高的韧劲。

据明源数字营销院显示,一线、新一线、强二线城市的成交总价中位数较去年有上涨,平均上涨幅度为5-20%不等。其中北京上海涨幅最高,达到了17-20%。

相较于高量级城市,三四线城市相较去年持平或下滑,某些城市的下滑幅度为10%左右。

数据来源:明源数字营销院

这些高量级城市中,主要依靠两大“托手”走出新一轮的行情:

一方面,二手房放量,带动楼市的高流动性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一二线城市楼市总需求(含新房,二手房),整体累计同比增长7%。

不过这7%的涨幅背后,更多是依靠二手房的成交带来的提升。

据统计,上半年二手房的成交占总需求的71%,其中涨幅达到了9%。相比一手房的低容量及1%的涨幅,二手房明显为楼市流动注入了活力。VR沉浸式看房,打动客户加速成交,点击了解

然而,二手房成交爆火,更多是“以价换量”的结果,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截止到今年6月,重点城市一二手房的价差已达到了8344元/㎡,创年内新高。而这个数字若持续下去,势必会对新房成交造成威胁,尤其是刚需板块。

数据来源:克而瑞数据库

比如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更偏向于90㎡左右产品,单是北上深三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达到了6成以上。

接下来,若市场持续下行,二手房业主也会恐慌抛售,届时核心城市的低总价产品势必会有更激烈的价格内卷。

另一方面,“好房子”是新房成交的“止血钳”,溢价空间明显。

今年地产圈最火的关键词无疑是“好房子”,自5月新规产品出台以来,已经掀起一股浪潮。

不过从当下新规产品看,大部分都是改善高端项目,尤其是“好城市+好房子”,更是异常火爆。

据统计,新规项目的普遍开盘去化率明要比非新规项目高出30-50%。尤其在今年5月,在楼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多个城市的新规项目开盘出现售罄局面,带火了市场,一下子让大家在低迷行情中看到新希望。

这种局面也加速了新房市场改善高端化的走向。

比如,上半年一线城市中,180㎡以上的产品同比提升了3%左右,而像新一线城市的120-140㎡的产品也上涨了3%。

数据来源:明源数字营销院

不过,这些“好房子”的大热并非没有风险。

要知道,大部分的“好房子”之所以价格坚挺,最底层的逻辑在于头部企业拿地同质化的催化,大批房企往核心城市扎堆,推高土拍溢价,打造高品质项目,由此影响房子价格飞速上涨;

一旦这些“好房子”数量增加,届时供大于求,高量级城市后续改善压力也会加大,需警惕后续新规普适化后带来的“踩踏风险”,毕竟这些飞速上涨的高端改善项目对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在城市资源的争夺上,企业需做好更长远的战略谋划,除了高量级的城市,部分下沉城市或许也是一种新选择,只要开发体量得当,做好价值推广,成本控制等等,也会有不错的效益。

就像绿城也会选择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县域城市不断深耕发展。

营销“三座大山”仍未消除,新营销正悄然改变市场

回顾这几年,市场成交的压力除了来源于行情的风险,同样的,案场拓客难度提升也让房企苦不堪言。

究其根本,主要在于营销拓客面临的三座“大山”仍未消除:

首先,置业人口飞速迭代,需求不断升级,对营销要求更高。

据明源数字营销院统计,在2025年上半年,全国90后&95后客户的成交占比接近50%,俨然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置业客户年轻化的背后,值得关注的是95-00后在这两年的增幅可谓愈加明显。

据数据反馈,当下95后(30岁以下)占比持续增长,从去年的24%成交占比变成了如今35%,也就是说当下10个成交客户里有3-4个是95后的新生代。

数据来源:明源数字营销院

这些年轻人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刚需改善市场,连豪宅市场也屡次出现他们的身影,比如在上海3月成交的千万级的项目中,95后的客户占比就达到了13%,而在成交绝对值上,95后的豪宅客成交更是翻了将近10倍!

客户飞速迭代,需求也势必有所调整,无论是对产品创新抑或是营销服务上,势必会有更高的要求。

而对房企而言,如何在营销价值体系上触达和影响新客群,已经是无可避免的新课题。

其次,中介绑架仍未消除,自销模式低下仍是市场通病。

营销的承压不仅体现在客户转变,也表现在高度依靠渠道拓客。点击了解,新房分销快人一步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与24年同期相比,中介带客涨幅约5%,且一直居高不下,而相对应的自然成交同比下滑5.1%,可见中介绑架的局面仍在不断扩大。

时下,针对拓客难的问题,房企仍然通过高佣金,高点位拉动中介带客。从效果看,除了在部分核心城市有所成效,大部分都是花了钱却没成交多少客,收效甚微。

对营销而言,强大产品力是项目内核,但如何提升自身销售能力,才是自身立命之本。

数据来源:明源数字营销院

最后,复访人口占据成交主流,转化难度持续攀升。

在客户迭代快,增量难的压力下,客户转化效率自然也会低下。

从线下来访-成交客户的占比就可看到,当下超8成客户需2次以上才能成交,其中2-3次到访成交客户占比约6成,客户在置业上变得越来越理性,营销上需要有更多客户经营。

复返客户增加势必会影响转化效率,继而业绩的回笼难度升级,由此打压营销情绪。

不过它也有优势的一面。

虽说转化效率地低下,但它的转化效果却是明显的。

尤其针对三四线城市,本身新访客户有限,更多依靠地缘,圈层的客户复访带动成交,它的转化率能达到10-12%,相较于一二线以新房客户为主导的市场,转化率更是多了5-6%。

基于这三座“大山”影响下,传统“一刀切,一招鲜”的线下模式显然已不足以满足营销发展,因此,需要及时做好转型调整。

那该如何转变呢?

一方面,针对不同量级的城市,线下营销模式逐步分化。

比如区别高量级的城市,在缺乏高增量的客户优势下,三四线城市更需要做好长周期的客户经营,在老带新、圈层、自渠模式上逐步提升能力,依靠项目品牌效应拉拢客户,提质营销。

而对于一二线城市,中介带客仍是重要线下手段,核心城市的刚需地段在短期内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像今年3月,北京、深圳、成都、西安等热点城市次核心板块,某些项目依托渠道分销提点方法刺激销量,来访、认购量都有了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渠道的加成必须要结合重要节点,否则只有高佣金带客很难会有好效果。

另一方面,需突破线下单一拓客的模式,做好业务转型。

从这几年市场发展,线上线下拓客一体化无疑是房企拓客最好转型选择。

据明源数字营销调查显示,从今年1月开始,蓝V做直播不断攀升,对比2024年同期,25年6月直播直播场次增加了12场,直播天数从每月平均15天增加到了18天。

数据来源:明源数字营销院

而头部房企在线上内容的产出更是卷出了新高度。

比如在今年六月,头部房企直播天数均值为20天,较普通房企多了3天;头部房企人均观看市场为86s,普通房企为71s。

这些高质高频的内容输出在留资数量上自然更胜一筹。

据统计,单是在直播领域上,头部房企的线上留资是达到普通房企的1.5-2倍。而在今年6月举办的房企直播大赛上,类似华润,保利、招商等头部企业,在高峰期线上场均留资甚至可达到30-50组以上。

从某一角度,头部企业之所以在业绩上能遥遥领先,不仅体现在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超前的战略布局,在营销模式上的不断调整创新,迎合市场发展趋势,让他们能保持强劲竞争力。

总结

2025年已过一半,从业绩看,城市,房企间喜忧参半。

但无论如何,上半年仅仅是一个开场,接下来的下半年,才是楼市的重头戏,随着下半年,随着各个重大会议召开,结合金九银十及政策的释放,市场仍有期待。

接下来的楼市,革命仍未结束,大伙仍需努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