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国家统计局说要推动价格回升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3月份价格下行原因给出最新回应:主要还是一些商品价格季节性的回落和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短期冲击的结果。
其中,国际原油价格的下滑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国内汽油价格调整,汽油价格3月份环比下降了3.5%,由此影响CPI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并未带来进口量的增长,拖累一季度进口增速。4月14日,海关公布3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美元计价)同比12.4%、预期3.5%、前值2.3%;进口(美元计价)同比-4.3%、预期-4.3%、前值-8.4%。
综合梳理可知,国内一季度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的大宗商品主要在粮食、食用油、成品油、稀土、汽车等,背后反映出国内需求不足以及行业去库存的状态仍在延续。
卓创资讯研究员曹慧分析指出,大宗商品需求收缩问题的核心在于周期性的产能投资回报下滑,并开始逐步影响资产估值和市场定价,进而引发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的社会治理问题。
“过往经验主要以财政的低息大规模扩张来平滑这一周期下行的冲击,而在全球美元体系框架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引发流动性的收缩,进而影响美元相对强势格局下,各经济体均需要解决各自的经济增长依赖难题,具体到欧盟就是能源的对美进口降低,新兴市场减少以债务支出推动的经济增长驱动。”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在219个下跌的现货商品中,4月7日—4月15日当周的价格平均环比跌幅在2%左右。其中跌幅比较显著的以合成橡胶、苯及苯乙烯、有色金属以及植物油为主,跌幅在4%~12%左右。
期货市场方面,根据中期协数据,以集运欧线、原油及成品油、合成橡胶为主,跌幅分别超14%、13%、12%,另外有色金属其中以锡价跌幅最为明显,超12%。
“市场分化一方面体现在期现货市场的跌幅差异,期货市场受宏观关税政策扰动影响,市场恐慌情绪放大了期货相对现货的跌幅;另一方面体现在金融属性偏强的商品价格跌幅更加明显,而此前涨幅较高的商品如合成橡胶由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直接冲击轮胎市场,所以价格受到的高位回调力度更加猛烈。从基本面来看,商品市场需求预期受关税政策扰动影响被过度恐慌情绪定价,而实际的基本面影响则较为有限。”曹慧表示。
撇除短期因素的扰动,中长期看,国内CPI、PPI近两年也呈低位运行的态势,亟需更多的举措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在16日上午的发布会上,盛来运表示,这既有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的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影响。要全面客观看待近期价格的低位运行,中国价格的波动运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点。
“现在中国经济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些传统产业、传统动能在衰减,部分产业供过于求,通过价格调整进行市场的出清。另外,新动能在成长,新的动能往往是市场稀缺的,需求旺盛,价格上行。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新动能所带动的价格上涨还难以对冲传统动能衰减带来的下行压力,总体上价格还处在一个低位运行的状态。”盛来运称。
反映至行业层面,由于工业品价格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工业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进一步工业品价格优势的扩大也使得企业侧不得不以价换量,一方面被动陷入内卷,另一方面苦于缺乏退出机制,不得不继续裹挟其中。
CF40研究院研究员朱鹤此前对和讯表示,制造业投资主要取决于企业盈利状况和市场需求。单纯依靠加大补贴力度,不仅难以激发企业投资意愿,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削弱财政的可持续性。
长远来看,只有带动总需求好转并实现企业现金流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制造业投资扩张。此外,改善制造业发展外部条件的措施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有关促进有效投资,则需要更多的支持性宏观政策支持,改变低通胀环境,“推动价格的温和回升”。
“从需求出发的话,最关键的就是消费。这不仅是研究的重点,更是当期政策的重点,甚至可以说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朱鹤表示:“居民的消费信心部分也是偏内生因素。决定消费的毫无疑问还是收入,宏观政策这部分还需要动起来。”
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CF40观察到一个跟普遍印象不一致的结论:与发达国家类似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是偏低的,也就是初次分配似乎不是限制消费的最主要因素。看二次分配的话,我国的二次分配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比如,在我国居民部门的流量表里,税收和社保的净流量都是占比较小的,也就是整体交了较少的税,也没有从政府部门获得很多的社保支出。但可能更理想状态,应该是从中高收入群体收税,然后通过社保等机制转移到低收入,结果就是税收占资金流出的比重比较大,同时社保占资金流入的比重也比较大。
在促进价格总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方面,盛运来表示:“一方面扩大内需,另一方面要统筹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关系。同时,还要规范市场秩序,改革市场价格运行机制,防止过度‘内卷’。比如,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些措施都会有利于促进价格水平的合理回归。”
不过短期的价格上扬仍然缺乏动力。卓创资讯研究员曹慧回应称,二季度海外市场面临美国关税冲击、美联储货币政策稳定以及季节性市场需求偏弱的三重因素影响,价格表现持续偏弱。
“国内方面在房地产市场及基建领域需求上,对传统黑色系商品的价格带动作用也较为平缓,市场偏多预期不强。商品市场整体触底的可能性会随着美国方面在关税问题上的谈判进程有所放大,同时美国联邦财政支出上限的扩张以及美债市场的疲软正在引发市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可能在美联储5月议息会上会进一步讨论结束缩表的问题,但降息概率目前来看仍较低。”
卓创资讯判断,二季度商品价格仍会呈现底部震荡态势,缺乏明显的反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