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少11项,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4月24日消息,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
“我国从2018年起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明确列出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方可投资的行业、领域及业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介绍, 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进行了四次修订,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总体上不断放宽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环节的交易成本。
事项数量缩减至106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上一版清单相比,《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谈及具体调整情况,上述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
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品(一、二类)、试办新型电信业务、林木种子进口、增值税发票印制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
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权益类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实施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
另一方面,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
依据已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
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清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纳入清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范医药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准入条件。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违法使用“期货公司”字样。依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将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范围从10大类调整为14大类27种,更好保障生产安全。
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公布《清单(2025年版)》的同时,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上述负责人表示,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的就是要 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该负责人介绍,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对于新业态新领域,上述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两个方面把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一方面, 强化重点突破,完善监管模式。聚焦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充分挖掘场景开放创新需求,谋划推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超级场景, 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创新生态”正向循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另一方面, 强化试点建设,加快升级迭代。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推动试点相对成熟的已有特别措施增点扩面、体系迭代,适时上升为全国层面制度性成果,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精简优化。
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赋能
上述负责人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直接的获益者就是民营企业;五版清单事项持续缩减,一批领域或是准入限制放开、或是准入环节精简,充分释放了放宽准入的政策红利,最直接的惠及者也是民营企业。
“此次的负面清单修订有利于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条件,持续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赋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主任李红娟介绍,例如,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 有序放宽民企准入条件和领域;又如,在准入的审批环节上,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的规范化、便利化;还如,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企业敢闯、敢干、敢投,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加强市场准入全链条监管
“放”了之后如何“管”备受关注。为此,《清单(2025年版)》在“说明”部分专门提出综合监管要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进入行为,依法依规对经营主体实施准入后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杜绝监管盲区和真空。同时特别提出, 要推动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指明了下一阶段加强市场准入全链条监管的基本方向。
郭丽岩认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与市场准入制度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加快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市场准入管理措施放开与相应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同步优化、同步落实,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建立健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长效机制。加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痛点和难点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切实提高投诉处理实效,及时回应各类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提高准入和准营环节的服务质量与时效性,提升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供更好的配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