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铭集团创始人胡波:期待地方制定落实细则,确保政策切实惠及企业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的出台在企业家群体引起强烈反响。
在慈铭集团创始人、韩博仕再生医学集团慈铭博鳌医院董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秘书长胡波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意义重大,它为民营企业构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他期待制定更为细化的条款,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也希望在民营企业融资、出海等领域,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凤凰网财经: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您最为关注的是哪些条款?这些条款能够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胡波:从整体来看,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安全、保障民营企业同等待遇等方面的条款。这类保护性条款是我们长久以来所期盼的,并且一直都高度认可。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规定进一步法治化,这无疑为民营企业家带来了重大利好。
凤凰网财经:您提及对企业家利益的保护举措,您认为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会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开放机会吗?对公司后续的发展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胡波:实际上,这些政策议题已被探讨多年,如今得以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这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了颗“定心丸”,特别是在招标采购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以我们医院为例,在海南,我们已经切实享受到了此前一批相关政策带来的红利。在全国范围内,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合作通常受到诸多限制,但在海南博鳌医疗特区,我们能够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的待遇,并且还与公立医院展开了深度合作,实现了品牌加盟。过去,我们医院名为“慈铭博鳌国际医院”,在政策下,新增了“海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乐城医院”这一品牌。这一实例充分展现了我们从政策中获得的切实利益,我们对这些政策表示热烈欢迎,后续也将持续积极地投身相关业务,并加强与各方的交流与合作。
凤凰网财经:《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要构建“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您认为相关条款对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胡波: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制定更为细致的实施细则。鉴于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政策实施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细则仍有待完善,例如针对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若能制定出更为细化的条款,将有助于推动政策更顺利地落地实施。
凤凰网财经:像地方保护主义、选择性执法,以及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等问题,也备受关注。您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经营安全感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胡波:《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其力度相较于以往的民营经济保护规则有了显著提升。但更为关键的是,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详尽的落实细则,将上述问题全面纳入其中。这些都是至关重要且非常紧迫的工作。在国家大法的框架下,每个省份都应深入解读并确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地执行,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央政策真正惠及广大企业,从而增强企业家们的经营信心。
凤凰网财经:您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可能还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压力?民营企业家又该如何应对和看待这些挑战呢?
胡波:当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市场。许多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遭遇困境,一些过去十几年间经营状况都良好的企业,因受疫情影响,经营陷入困境,但仍有不少企业家怀揣着创业的热情和决心。对于那些曾经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政府是否可以在进行评估后,给予一定的扶持呢?当然,这种支持并非无条件的,需要进行评估,选择那些具备良好经营背景的企业,制定专门的扶持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社会各界切实看到《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实后的具体成效,也能够真正助力有潜力的企业家实现创业梦想。
凤凰网财经:在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您认为这部法律的出台有何意义?您对政策还有哪些期待?
胡波: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我深切感受到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在与其他企业家交流时,大家普遍认为,最难的时候也是机遇来临的时候。如今,我认为是民营企业家“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了。因为在创新、科研等领域,我们有能力摆脱美国的一些影响,自主作出判断。一位澳大利亚的医学“大咖”曾向我表示,他认为未来中国的一些发展模式,包括治理模式等,有可能成为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目前,我所在的公司在海南博鳌医疗先行示范区积极开展海外医疗、国际医疗以及医疗转化业务。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医疗转化平台,还是“一带一路”的海上起点。今年是我们在博鳌发展的第十个年头,全球干细胞项目领跑并批准了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等项目,我认为这得益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使得中国在部分领域能够自主开展重大项目,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下,正应了那句口号:“不出海就出局”。在企业出海方面,期待政府可以发挥更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例如借助海外大使馆、社团组织以及华侨领袖的力量,为国内企业搭建海外发展平台。这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行业行为,更需要政府层面的有力推动。同时,还应注重规范企业在海外的竞争行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和不合理定价的现象,防止国内的“内卷”情况在海外重现。希望政府在企业出海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