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碱地变身新粮仓,“富贵花”开成富民花,小石榴孕育大产业……山东农业“变形计”|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③

新黄河记者:孙峰
在黄河三角洲,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盐碱地开辟出新粮仓;在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牡丹产业链不断延伸,一朵花富了一方百姓;在枣庄冠世榴园,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国内第一榴园焕发新活力;在章丘三涧溪村,回乡创业人才不断回流,小乡村成了网红打卡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一个个生动的图景中已变得越来越具体鲜活。
新气象: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枣庄石榴焕发新活力
盐碱地大豆品种实地测产试验田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和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以种适地等发展步伐。在黄三角农高区,有机肥料生产线,人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肥沃土壤、改良盐碱地的黑黄金。山东延旭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成志强介绍,有机肥的应用可以显著增加盐碱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总部设在黄三角农高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盐碱地特色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累计筛选培育耐盐碱新品种(系)56个,立项和发布盐碱地领域标准25项,累计推广耐盐碱新品种(系)面积2293万亩,带动盐碱耕地质量提升面积达1192万亩。
盐碱地上长出金豆豆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黄三角农高区探索构建了盐碱地生态化三级利用模式,多措集成推动盐碱地地力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大豆、玉米一季双收等。预计到年底,东营市将提质改造盐碱耕地14.6万亩,盐碱耕地提质改造后预计亩均粮食增产300斤。得益于技术攻关,盐碱地上开辟出新粮仓。
冠世榴园石榴采摘现场资料照片
在枣庄市冠世榴园,石榴花开,同样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作为全国七大石榴主产区之一,枣庄市峄城区已有2000多年石榴栽培史。近年来,当地把老产业做出新花样——石榴盆景盆栽,每年卖出20多万盆,产值6.5亿余元。
石榴盆景受市场追捧
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总书记的嘱托,让石榴产业带动乡亲致富在枣庄更多变成现实,石榴果成了榴乡群众的致富果。
近年来,依托冠世榴园,枣庄聚力石榴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8亿元。石榴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发展到118家,石榴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建成国内唯一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国内外石榴种质473份,种质保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培育的良种秋艳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
新梦想:富贵花成为富民花,年轻人返乡创业追梦
一朵花能有多大的能量?菏泽给出了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别样答案。
尧舜牡丹产业园生产加工区
在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产品销售展厅内,牡丹制成的牡丹籽油、化妆品、花蕊茶等产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介绍,牡丹浑身都是宝,除观赏外牡丹根可入药、籽可榨油、蕊可制茶、瓣可提露,在食品、护肤、医药等领域都能找到牡丹的影子。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提升了菏泽牡丹的产值。
十多年来,菏泽立足牡丹特色产业,围绕特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美丽产业,带动牡丹产业从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等领域延伸,让菏泽牡丹物尽其用。近两年,菏泽尧舜牡丹深挖牡丹潜在价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已开发出牡丹功能性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护肤品、口腔健康等九大品类160余个单品。
如今的菏泽,已发展成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长的核心区。牡丹年宵花销量突破60万盆,占全国的50%,菏泽成为我国最大的牡丹及其产品出口基地。当地开发的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富贵花成功转型富民花。
新梦想,在乡村振兴路上不断涌现。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乡村成为他们追寻梦想的新起点。来我们三涧溪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扎根村里的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深有感触。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三涧溪村积极落实人才战略,探索出富有三涧溪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助力强村富民目标实现,吸引外来人才150余人,返乡创业人才200余人,小乡村成了网红打卡地。
三涧溪村航拍
来三涧溪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的想法、做法让农村越来越有活力。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
新蓝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东明确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着眼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优化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格局,谋划实施五个振兴组合拳,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更好地提档升级。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基本建成,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山东省政府制定的首个关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提到,到2027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此外,山东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破解乡村振兴人才、技术、资金要素制约,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双向选择、共建共赢的共同富裕路。
走在前,挑大梁!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东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步履铿锵。
相关链接:
产业成链 农业焕新,绘就齐鲁乡村振兴新图景 | 新黄河交互海报
编辑:俞丹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