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稳就业、助创业,一大波利好政策来了

访客 2025-05-11 19:31:25 78282
稳就业、助创业,一大波利好政策来了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近期宣布推出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将从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

就业是民生之本。

稳就业、助创业,一大波利好政策来了

国家近期宣布推出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将从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这五个重点方面着手,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俞家栋同时表示,我们的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和就业创业等方面都作了政策储备,将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中央和地方正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创业。

开辟就业新赛道

5月8日,人社部对初步确定拟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等信息进行公示。

拟发布的17个新职业有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室内环境治理员等。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包括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保鲜花制作工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未来新职业的涌现将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变化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密切相关。

在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之后,这些职业最终将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人社部门还将开发制定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择业者将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从业者也将更加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并享受国家有关职业待遇。

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在2020年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后,已经成为热门职业。广州、上海、厦门等地已将人工智能训练师列入当地急需紧缺工种目录,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的补贴力度加大,符合条件的高等级人才还能享受相应人才引进政策待遇。

曾在上海参加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的“小A”介绍,起步阶段学习门槛不高,线上线下形式灵活。考试合格获得职业等级证书后,就能拿到政府部门的补贴,补贴基本已能覆盖学费。掌握了一门新技能,就业也就多了一个选择。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四川在5月1日起正式实施《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明确,创业担保贷款个人申请额度将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申请额度将由400万元提高至600万元。创业补贴覆盖人群扩大到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入乡农民工、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方面还提出加大对创业失败人员的帮扶。对创业失败人员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及时提供就业服务。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

贵州要求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不少于2年的支持。

湖北将梳理形成“六贴一惠”返乡创业政策包,即场租补贴、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培训补贴、税费优惠。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将优秀返乡创业者纳入后备人才库、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范围。激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

湖南省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4月底上线试运行,设置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孵化载体、咨询指导、项目展示、资源对接、活动赛事、创业典型等8个应用子场景以及1个大学生专区。其中在大学生专区,可以便捷完成找政策、找导师、找课程,找资金、找设备、找活动等查找服务。

甘肃省人社厅联合多部门推出16条具体措施,将优化创业政策支持体系,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陇原惠岗贷”“陇原创业贷”等政策。探索开展优秀创业项目“跟踪陪跑”帮扶模式。培养一批青年返乡创业带头人,打造一批甘肃特色的返乡创业品牌。

完善就业见习机制

“毕业后暂时没找到工作怎么办?就业见习来啦”,据“宿迁人社”介绍,就业见习可以帮助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缓解求职压力,从校园平稳过渡到社会。

浙江全省全年将开发见习岗位5万个以上,重点面向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募集更多适合毕业生的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岗位。

无锡进一步扩围就业见习政策。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各类毕业生,毕业前6个月的各类在校生,以及未就业的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都可以参加就业实习。上岗后每月出勤满15天,每月可领取就业见习生活补贴。

湖南省人社厅厅长李永军在5月7日的调研中指出,加强见习供需对接,多种渠道发布见习信息,助力见习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双向奔赴”。完善就业见习机制,围绕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风险防控,全过程指导监督见习活动,支持见习单位留用吸纳更多见习人员。

困难群体兜底帮扶

今年4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要完善帮扶援助体系,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帮扶对象提供服务和援助。

围绕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各地最近分别进行部署。

4月14日,陕西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作出批示。会议强调,加强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精准帮扶,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调度,有效防控风险。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部署,要抓好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自身残疾等“四类重点群体”兜底帮扶。

贵州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将加强跟踪联系,普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实落细各项就业服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加强服务,对困难毕业生精准落实就业帮扶政策。

辽宁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指出,要守牢就业工作底线,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个性化帮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充分就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兜底表现出政府承担责任的态度。但兜底不等于是保险,学生自己也要持积极态度,整体推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