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商业新地标险“翻车”?记者实探K11:部分设施已完成整改

深圳湾K11 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在深圳南山区太子湾,耗资百亿元、历时7年打造的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以下简称K11),于4月28日开始试运营。
这个承载着“大湾区文化零售新地标”厚望的项目,根据招商蛇口微信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开业首日即吸引30万客流,“五一”假期日均客流超15万,成为大湾区文旅新热点。
注:该K11为招商蛇口和香港新世界合作项目。
然而,与高人气相伴的是体验落差、招商争议与运营瑕疵的集中爆发:动线混乱、品牌“掉档”、马桶圈尺寸不符、设施仓促等问题引发不少网友吐槽,“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的声音不绝于耳。
5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探该项目了解到,此前被网友批评的马桶圈尺寸不匹配、导航屏空白、卫生死角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业态丰富度不足、高端品牌缺位等核心争议仍待破解。
每经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从项目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过去一周,在看到网友的吐槽后,项目一直在进行内部复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也没想到“五一”期间人流量会这么大,在相关人员配备、招商进度等方面确实存在不足。
该人士回应称,K11并非单纯的商业综合体,整体采用的是艺术+商业模式,将通过“先聚人气再调业态”的策略逐步优化,并计划于2026年推出二期。“实际上在项目正式开业以前,我们就通过各种艺术展吸引游客,未来几个月还会有类似的艺术展”。
0 1
实探网友高频提及的K11项目槽点
这个“五一”假期,K11成为不少网友的打卡点。
但与此同时,各种吐槽声音也不断,主要槽点包括“马桶圈与马桶不匹配”“商场优惠码显示乱码”“堵车、停车难”等。
来源:社交平台网友截图
5月10日周六下午1点,K11北馆入口处人流量较大,北馆与南馆中间的连廊处以及观景台,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过来拍照、打卡。
K11北馆8楼向外视角
每经记者观察到,尽管仍有部分店铺围挡施工,但整体运营秩序趋于稳定,此前网友提到的“马桶圈与马桶不匹配”“商场优惠码显示乱码”等问题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
项目方提供的数据显示,K11试运营期间日均客流达10万人次,周末峰值突破15万,远超片区原有商业体水平。
有消费者在现场向每经记者表示:“第一次来逛,项目整体业态较多,就是层高有点低,老在里面打转,让人有点压抑。”
另外,由于对商场结构不熟,一家人一直在北馆逛,此后在记者指引下才从北馆逛到南馆。
每经记者实探了解到,K11南馆与北馆的装修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馆以黄色为主基调,业态囊括亲子娱乐、户外休闲、潮流零售等;北馆整体基调偏暗一点,业态包括艺术展览、特色餐饮、空中礼堂等。
K11南馆装修风格
K11北馆装修风格
临近中午时,费大厨、绿茶、霸王茶姬等部分知名连锁餐饮店铺已排起了长队。
相比之下,其他店铺整体人流量并不算高,不少楼层还因为有店铺在装修中,令消费者发出“并没有那么好逛”的感慨。
除了传统商超部分,K11北部与南部连廊的外侧,还有一栋楼专门用来开设各种艺术展。或许是因为需要收费,当日来参观各类艺术展的游客与商场的高人流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部分游客在与每经记者交流时提到,“即便不购物,来海边看展、散步也挺好”。这种“商业+艺术+自然”的复合模式,也成了K11项目的一大特色。
02
项目方回应“一直在复盘和解决问题”
5月10日下午,针对目前部分网友对K11的吐槽和争议,项目相关人士通过电话向每经记者进行了回应。
该人士坦言,“五一”期间的30万单日客流远超预期,暴露出筹备不足的问题。如前所述,过去一周,在看到网友的吐槽后,项目一直在进行内部复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一’期间的实际到客量远超预期,导致清洁、安保、设施运维压力骤增。”她进一步解释,“五一”后,项目方成立了专门的整改群,每日对商场进行巡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如今,商场环境已得到了显著改善,日常运营趋于正常、舒适状态。
除了硬件设施的持续优化,项目方也在不断调整商业策略。鉴于当前商业环境的挑战,项目采用了“先有气场再有商场”的策略,通过前期文化艺术活动等聚拢人气,以此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待片区相对成熟后会逐步引入高端品牌。
图源:K11 ECOAST项目官微
“我们观察到,‘五一’期间费大厨等餐饮品牌的高人流量,证明人气已具备商业转化基础。”该人士透露,已经有部分头部品牌表达入驻意向,因此我们希望先通过各种运营把人流量做起来,同步再考虑招商。
“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向循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其实也在各方权衡,相对来说会更谨慎。”
此外,针对部分游客反馈的“层高过低”“香氛味过浓”等问题,上述人士回应:“对于一些消费者比较主观的看法,其实是没办法去评判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类似感受。”
对于“五一”期间出现的停车问题,该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当时未完全开放停车场,且周边市政道路尚未交接。后续将与周边商业、办公楼、公寓楼等协同合作,开放更多停车位,并借助“五一”经验,提前做好节假日的运营筹备工作,以确保能够顺畅承载大客流。
“其实项目定位一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场,而是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与商业的综合体,包含商业体、公园以及文化艺术中心等部分,致力于打造文化艺术区。”上述人士补充道。
03
“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每经记者注意到,新世界目前在中国内地上海、武汉汉口、武汉光谷、沈阳、宁波、广州、深圳开了7个K11项目。
据新世界发展2024/2025中期报告披露数据,前海太子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2.85万平方米,覆盖文化空间、办公楼、商业等多种业态。此外,广州长隆万博的广州第二座K11项目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开业。
来源:新世界发展2024/2025中期报告
“随着全国各地的物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成和开业,有助于提高本集团的经常性租金收入占比,有效带动本集团业绩稳步提升,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新世界发展在财报中提到。
5月10日下午,中国城市专家网研究院院长宋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采用先汇集人气再补足业态的方式,是当前市场行情中多数商超可能采用的一种策略。目前深圳的商业项目已足够多了,而大商业体里重要的奢侈品品牌店也就几家,很难批量入驻。相对来说,太子湾K11项目比较大胆一个地方在于,采用了一个“商业+艺术”模式,跳出了过往传统的商业逻辑,这也是目前企业在坚持做的一个方向。
在宋丁看来,深圳不缺高端商场,但缺真正有文化内涵的商业空间,K11需要在艺术表达与消费便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未来商场的发展空间,一定是不断去迎合需求端变化的,比如“00后”和“10后”,他们可能更喜欢体验式、感受式、互动式的空间,如何在空间运营上让这一代人不断接受,是需要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宋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