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赚1.15亿却现金流告急,诺比侃的IPO账本藏着什么秘密?

核心提示:
1.诺比侃创始人廖峪早早有着创业之心,在职时即在外成立公司,搁置两年,遇见贵人郑三忠后,公司快速发展。公司股东里,存在多个外部顾问及独立第三方,尤其受关注的是,其成立的“股权激励平台”主要激励的不是员工,而是“独立第三方”。
2.诺比侃核心业务“AI+交通”毛利率曾高达92.5%,不过由于客户集中度极高且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堆积,在2024年高达4.75亿元,占当年收入的118%,现金流承压。
3.诺比侃业务稳定性需打上问号。其近年加码的AI+城市治理业务,在2024年收入同比暴跌83%,暴露项目制业务盈利波动性较大。
——————————————
当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AI赛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成都企业“诺比侃”,凭借“AI+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的业务,赴港IPO了。
诺比侃是一家“AI基建服务商”,核心产品是“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专攻轨道交通设备智能监测、电力设施自动化运维、城市治理大数据分析三大场景。
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诺比侃收入分别为2.53亿元、3.64亿元及4.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及1.1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5.6%、58.1%、58.9%。
但在增长背后,诺比侃面临的问题不少,包含年利润超1亿却现金流紧绷、应收账款风险攀升、客户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并且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诺比侃首次冲刺资本市场。2023年2月,该公司曾启动IPO辅导,计划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然而在2024年下半年,公司却终止了辅导备案。
01 股权激励“外部顾问及独立第三方”
诺比侃创始人廖峪今年43岁,是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在创立诺比侃之前,2007年8月年到2016年8月任职于成都锐之狮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布露思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两家公司一共待了9年。
成都锐之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软件开发及服务的供应商,廖峪是该公司小股东。成都布露思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2017年被吊销,诺比侃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唐泰可也曾是该公司的投资人。
回顾诺比侃的发展,在正式融资前,“独立第三方”股东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还在职的廖峪,与徐利军、胡彬成立诺比侃公司,三人分别持股33%、34%、33%,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但未开展实质业务。
一直到2017年,转折点出现了。郑三忠可以说是廖峪的贵人,根据招股书,2017年5月,诺比侃第一个投资者张小军,就是由郑三忠介绍结识。
2017年4月,廖峪从徐利军、胡彬手中收购股份成为公司唯一的股东,将注册资本增至500万元。一个月后,私人投资者张小军以237.5万元的对价,持股12.5%,成为重要股东。
接着在2018年2月,在诺比侃给核心员工(唐泰可、林仁辉及苏茂才)提供激励时,郑三忠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以37.5万的对价,获得了诺比侃7.5%的股份。
2018年诺比侃开始AI+交通业务后,廖峪又在郑三忠的介绍下,获得了私人投资者李鹏的投资。李鹏投资200万元,获得股份1.7%。
在上述股权变动一年后,2019年诺比侃结识国铁集团,获得国铁集团A级供应商资格。
这意味着廖峪前期外部股东均由郑三忠介绍。招股书中,披露的郑三忠信息鲜少,只提到“郑三忠为前外部顾问,在企业融资、投资及企业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郑三忠曾就我们的企业融资及投资事宜向本集团提供战略性建议。”
根据公开信息,郑三忠的名字也出现在祥和实业2017年的招股书中。祥和实业是轨道扣件行业的知名企业,是国内全部高铁扣件的集成供应商,市场份额保持在13%-16%。郑三忠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该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在2016年11月辞去一切职务,尚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人,不排除存在同名可能性。
在2019年获得国铁集团A级供应商资格的诺比侃,推出了两个股权“激励平台”。
2019年1月28日,廖峪以65万的对价,将12.8%的股份转让给了铁科创智,铁科创智中仅有研发总监王威、梁音为员工,李成辉、李庆丰、刘庆昌均为外部顾问兼独立第三方;2019年12月4日,廖峪又将14.24万的未缴注册资本,无偿转让了铁科智能,李庆丰、刘庆昌的权益也同步从“铁科创智”转移到“铁科智能”,梁音离职。
变动后,独立第三方李成辉拥有铁科创智29.8%股份,李庆丰(招股书中疑出现人名错误,两处为李庆丰,一处为李庆峰)、刘庆昌分别有铁科智能61.5%、35%的股份。
一系列变动下,铁科创智、铁科智能两大股权激励平台,“独立第三方”实为大股东,仅王威一人为诺比侃员工,且只持有极少数股份。
在2024年11月,诺比侃第一次在港交所交表时,就有媒体质疑,诺比侃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股权激励给到的却是独立第三方。不过在今年5月的最新招股书里,没有出现员工持股平台字样,所用字样为“激励平台”,股权激励一般常见用于核心员工,用于激励“外部顾问及独立第三方”,相对也较为少见。
在招股书中,诺比侃的重要股东李庆丰(李庆峰)、刘庆昌、李成辉、张小军、李鹏、郑三忠,较少有信息披露,身份显示均为外部顾问或独立第三方,粗略计算,这些私人股东持有诺比侃的股份共计为18%。
在2019年签订的一致行动人协议里,廖峪、铁科创智、铁科智能及核心员工为一致行动人,目前共持股51%。
这意味着一致行动人中间接包含了李庆丰(李庆峰,换算下来持股1.9966%)、刘庆昌(换算下来持股1.1685%)、李成辉(换算下来持股0.665%),但未包含张小军(现持股8.2%)、李鹏(现持股1.1%)、郑三忠(现持股4.9%)。
在这一系列变动后,2019年以来,诺比侃科技共获得过5次融资。
其中博将资本动作最多,2019年博将资本旗下基金投资3000万元,之后连续加码,在2022年的B、C轮融资中再出手。到2024年时,诺比侃完成两轮D轮、D+轮融资,其中成渝基金、成都武发等成为D轮融资中的投资人,均为国资背景基金。
截至IPO前,诺比侃估值已达21.3亿元,最后一轮融资每股成本为62.5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5月的B轮融资里,范志和投资了3.04万元,此外未披露有其他投资金额,目前范志和在诺比侃持有的股份为0.4%。
招股书介绍,范志和为上海赛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伦生物)的主席。根据公开信息,范志和为赛伦生物董事长,在2023年,曾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三个月的时间。
02 核心业务毛利率高达92.5%
诺比侃的生意,优缺点明显。
据灼识咨询数据,就2023年收入而言,诺比侃为中国第二大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第七大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它的业务分为AI+交通、AI+能源、AI+城市治理三个板块,在2024年的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52%、43.3%、4.7%。
它有堪比茅台的高毛利率业务。AI+交通的毛利率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88%、92.5%、70.9%,三年的平均毛利率有83.8%。加上另两个板块,整体的毛利率在2024年也有58.9%。
之所以AI+交通的毛利率这么高,招股书中解释,这主要是因为AI+交通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涉及的硬件主导采购成本,相比于AI+能源及 AI+城市治理业务更低。
净利率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诺比侃净利润分别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及1.15亿元,净利率分别为25.1%、24.3%、28.6%,有所上浮。
与此同时,这也给诺比侃带来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
2022年至2024年,诺比侃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1.54亿元、3.13亿元及2.68亿元,分别占该期间总收入的61.1%、85.9%及66.6%。而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能占总收入的27.8%、30.5%及28.2%。
不过在2024年,AI+城市治理出现了大幅下滑,收入从0.59亿元骤降至0.19亿元,收入占比从23.4%降至4.7%,这主要就是因为客户B的销售变动,2023年客户B销售AI+城市治理,使其在该年面向直接客户的销售额增加,而2024年该业务收入暴跌83%也因客户B需求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诺比侃有不少“年轻”客户,大部分是成立当年即与诺比侃合作。例如客户B,于2023年成立,就成为当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在2023年、2024年贡献30.5%及28.2%的收入;客户A成立于2021年,在2022年与诺比侃合作,在当年贡献27.8%的收入,也为当年公司第一大客户。
03 赊销换增长、回款陷泥潭
诺比侃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却长期为负值。
例如,2023年诺比侃收入达3.64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流出近1亿元。这或与公司业务依赖赊销,客户付款周期较长有关,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堆积。在2024年,诺比侃应收账款余额高达4.75亿元,占当年收入的118%,现金回收速度明显滞后。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诺比侃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76亿元、3.03亿元及4.74亿元,贸易应收款项的损失拨备分别是2180万元、4990万元及6520万元。
与此同时,诺比侃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下降显著,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92天激增至2024年的352天。
招股书中还提到,“我们可能不时延长收取贸易应收款项的期限,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若干销售乃向公共部门的终端客户进行,该等终端客户的信用状况良好,但其内部财务管理及付款审批流程导致付款周期较长”。
如果客户因为资金紧张,或项目延期拖延付款,诺比侃的现金流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诺比侃的收入严重依赖少数大客户,若行业政策变化或技术替代导致需求下滑,公司将面临盈利波动的风险。而过度依赖少数客户,也会导致其议价能力弱化,公司为维持合作接受更长的账期或更低的价格。此外,城市治理业务2024年毛利率从39.6%骤降至12.3%,也反映项目制业务的利润波动性。
这些问题交织,都让诺比侃的生意“纸面富贵”,暗藏一系列连锁反应危机。应收账款堆积和现金流紧张,迫使公司加大借款;高毛利业务依赖单一客户和场景,一旦市场变化,就可能导致盈利下滑;客户集中度过高使公司抗风险能力弱,任何大客户的流失或付款延迟,都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
长期来看,诺比侃面临的挑战不少。当规模增长与现金流管理失衡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